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等权威机构的预测与报告数据,2024年预计全球将新增310 720例乳腺癌患者,并导致42 250例死亡[1]。约2.4%~10.0%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皮肤受累,而9.6%~14.2%的患者则会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受累[2-4]。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且由于疾病进展或身体状况恶化,许多患者无法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导致无法减轻原发灶的肿瘤负荷,也无法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
此外,乳腺癌对皮肤和NAC的侵犯常导致皮肤溃烂、乳头脱落和感染,破溃处渗血、渗液严重,并伴有恶臭,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继发全身感染,出现脓毒症等严重感染并发症,则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使患者因非乳腺癌相关原因遗憾离世[5-6]。面对这一临床挑战,寻找可行且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乳腺癌的微创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微波消融(MWA)等技术[7-11]。与传统手术相比,这些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应证广泛等优势,能够在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精确治疗癌灶,避免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目前,微创技术已在治疗距离NAC≥1 cm 的小乳腺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针对皮肤或NAC受累癌灶的微创治疗效果,尤其在减轻肿瘤负荷、消除局部感染、提升乳腺局部无复发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尚无明确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MWA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初步探究MWA治疗皮肤或NAC受累的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以2011年1月—2024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行MWA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经病理诊断明确确诊为乳腺癌;(2)肿瘤侵犯皮肤或NAC;(3)因无法进行/患者拒绝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或新辅助治疗无效而选择MWA治疗。
排除标准:(1)影像学检查等关键临床资料缺失;(2)不能配合随访或随访脱落。
本研究已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S2019-154-01),并豁免患者知情同意。
1.2 术前评估
由具备1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评估手段涵盖超声检查、超声造影(CEUS)以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内容聚焦于病灶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皮肤表面完整性(即破溃与否),基于上述核心参数,制订科学合理的进针方案,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实施。
1.3 MWA操作方法
采用GE Logiq E9超声设备,配合巴德MC 1616型自动活检枪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操作,随后,利用南京康友KY-2000消融仪实施消融治疗,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450 MHz。消融过程中,选用的消融针规格为长10 cm、直径1.6 mm(16 G),发射尖端长度为3 mm。
消融操作前,采用水隔离技术以隔离治疗区域与周围受保护组织:在超声影像的精确引导下,采用直径0.7 mm(22 G)的穿刺针,依据肿瘤是否已突破皮肤或NAC的情况,分别在肿瘤与表皮层之间、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肿瘤与乳晕的边界区域,以及癌灶旁的导管内部注入生理盐水(图1)。此举旨在确保治疗过程中能够全面覆盖癌灶,同时保护其周围组织不受损害。
图1 水隔离解剖原理图及超声影像
A.侵犯NAC区域的病变,尝试在导管/乳晕下注射生理盐水;B.已发生破溃的病变,在病灶周边进行剥离;C.尚未破溃但已侵犯皮肤的病变,在病灶与表皮层之间注入生理盐水;D.水隔离超声影像(箭头)
为实现最佳治疗效果,需依据病灶大小及形态特征灵活且精确地调整消融功率。具体而言,采用个体化的策略调控肿瘤消融功率(20~60 W)与时间,并结合固定消融拉回技术进行操作。首先,将消融针精准置于肿瘤最深部,并以30~60 W的功率启动消融过程,随后由肿瘤深部向浅部连续、逐步推进消融。在此过程中,消融针的针尖末端沿着其长轴方向逐步拉回,直至尖端抵达肿瘤的浅部边缘,此时将消融功率适时调整至20 W(图2)。此操作需重复进行,直至强回声信号完全覆盖整个肿瘤区域,从而确保肿瘤被彻底消融。
图2 消融针首先置于肿瘤最深部(A),起始功率30~60 W,由深至浅连续进行消融(B),针尖末端沿着针的长轴拉回,功率逐步递减至20 W,直至尖端到达肿瘤边缘(C),并观察沿着针道走行由热量生成的强回声区,重复操作直至强回声将肿瘤区域完全覆盖
1.4 随访与疗效评价指标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技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技术成功率定义为按照既定方案消融肿瘤,MWA后消融区立体完全覆盖癌灶。即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CEU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后1~3 d内,采用DCE-MRI评估癌灶是否完全消融。若在影像学评估中发现消融不完全,则安排进行第2次消融手术,以确保目标肿瘤得到全面治疗。
术后并发症依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进行判定:
I级为任何影响正常术后恢复过程的医学处理(止吐药、退热药、止痛药、利尿剂、电解质及物理疗法),但不需要手术、内镜或放射学干预,床旁敞开的切口感染也属于此类;
Ⅱ级为需要使用Ⅰ级并发症治疗药物以外的药物,包括输血及全肠外营养;
Ⅲ级为需要手术、内镜或放射学干预;
Ⅳ级为威胁生命的并发症,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处理;
Ⅴ级为死亡。
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美学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美国病理学会和外科肿瘤学会的浸润性乳腺癌多学科治疗指南[12]将美学满意度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及差,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完成美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电话随访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依据以下2个维度进行询问:
1 症状缓解与日常功能恢复情况:询问患者接受MWA治疗后,乳腺癌相关症状(诸如疼痛、肿胀、皮肤破损等)是否得到显著缓解,日常生活功能(包括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等)是否得到恢复或提升。若患者报告在上述方面有所改善,则视为满足此维度标准。
2 治疗机会拓展与心理负担减轻情况:询问患者接受MWA治疗后,是否因此获得接受进一步传统手术治疗的机会,或者心理负担是否显著减轻,具体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自信心和社会参与度提高。
若患者满足其中任一条件,即视为符合此维度标准。基于上述2个维度的评估,若患者满足任一维度标准,则在随访记录中回答“是”;反之,则回答“否”。
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及乳腺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DCE-MRI),此后遵循每6个月复查1次的频率,持续监测其治疗效果及康复进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易侕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共入选19例(24处癌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女性18例(94.7%,18/19),男性1例(5.3%,1/19),平均年龄(59.5±14.7)岁(范围:33~86岁)。19例患者中,6例(31.6%,6/19)因体质虚弱、基础健康状况不佳,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治疗负荷;9例(47.4%,9/19)因肿瘤已发生全身性转移,失去了接受传统手术的机会;另有4例(21.1%,4/19)对新辅助治疗无响应。
所有患者均主动选择MWA作为局部减瘤或姑息治疗手段。24处癌灶平均直径(4.9±3.4)cm,中位体积18.9(6.6,69.8)cm3。其中,11处(45.8%,11/24)位于左乳,13处(54.2%,13/24)位于右乳。10处(7例患者)侵犯皮肤,4处(4例患者)侵犯NAC,另有10处(8例患者)同时侵犯皮肤和NAC。病理分析显示,17例患者(89.5%,17/19)罹患浸润性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激素受体(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指数]状态以及TNM分期详见表1。
表1 19例患者基线特征
2.2 治疗情况
19例患者中,13例在局麻下完成MWA,3例在全麻下完成MWA,另有3例初始采用局麻但效果不满意后转为全麻行MWA。患者平均接受MWA的次数为(1.6±0.6)次,技术成功率为100%,典型病例的DCE-MRI影像见图3。
图3 1例52岁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的DCE-MRI影像
其中,1例患者接受了3次MWA,10例患者接受了2次,8例患者接受了1次。中位消融时间为36.9(26.1,61.7) min,中位消融能量为84.2(45.6,149.2)kJ。除1例患者因严重皮肤溃疡导致病灶周围缺乏正常乳腺组织而未进行水隔离外,余患者均实施了水隔离保护措施。
1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8例成功实施了淋巴结消融术,3例因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因伴有全身转移而未行淋巴结消融术。
2.3 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对MWA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中断治疗的情况。7例(7/19,36.8%)患者接受MWA后出现病灶周围皮肤灼伤或乳头脱落,创面均自然愈合,典型病例见图4。
图4 1例60岁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皮肤灼伤后伤口自然愈合过程
1例患者(1/19,5.3%)发生了术后手术区域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经过伤口清创及引流治疗后,感染得以治愈。依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上述并发症均属于Ⅰ级并发症,其余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2.4 预后情况
1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7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5.0(17.0,45.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7.0(11.0,38.5)个月。
在随访期间,1例患者在首次消融术后第3天检查发现,乳头区域仍有肿瘤残余,遂对该区域进行了补充消融治疗。该患者在长达38个月的随访期内,拒绝接受其他辅助治疗,DCE-MRI检查未显示肿瘤复发或进展。6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其中5例在术后第5~36个月内相继发生同侧乳腺复发,另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12个月出现乳腺癌肝转移,并于复发后第12个月死亡。对于同侧复发的5例患者,其中3例分别在复发后第12个月、第19个月及第20个月因病情持续进展至晚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第5个月复发后接受了外科手术切除作为进一步的治疗手段,至今已随访43个月,依然存活; 1例患者于术后第12个月复发,鉴于其高龄(86岁),故选择了对症支持治疗,至今已随访5个月,依然存活。
12例存活患者的疾病分期情况如下:T4N0M0期4例、T4N2M0期2例、T4N3M0期1例、T4N2M1期1例、T4N3M1期4例;7例死亡患者的分期情况为:T4N1M0期2例、T4N2M0期1例、T4N3M1期4例;此外,在6例出现复发的患者中,T4N0M0期和T4N1M0期各1例、T4N2M0期和T4N3M1期各2例。鉴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通过对疾病分期与患者预后情况的观察,未发现患者的复发、死亡与疾病分期存在相关性。
2.5 美学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就美学满意度而言,89.5%(17/19)的患者对治疗结果评价为优秀或良好,仅2例患者评价为一般。所有患者均表示,MWA显著提升了其整体生活质量。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19例行MWA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发现MW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乳腺美学满意度为89.5%,且所有患者均认为手术显著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初步证实MWA治疗侵犯皮肤或NAC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随着先进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早期检测取得了显著进展[13-14]。与此同时,MWA在治疗实体肿瘤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广泛验证[15-16],为乳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在755例良性乳腺病变的治疗中,MWA技术成功率达到100%,且患者对于术后美学满意度高达98.4%[17]。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WA在治疗不累及皮肤和NAC的小型乳腺癌(直径≤3 cm)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8],其肿瘤控制效果与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保乳手术等传统手术方法相当[19]。这些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预示着MWA有望为更广泛的乳腺癌患者群体带来福音。
然而,众多乳腺癌患者因肿瘤体积增大,侵犯皮肤或NAC,而失去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机会,进而面临生存期缩短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截至目前,尚未有研究深入探讨MWA在治疗侵犯皮肤或NAC乳腺癌中的应用潜力。为突破这一局限,本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MWA在侵犯皮肤或NAC晚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传统手术不可切除的晚期患者提供了有效替代方案。
与早期乳腺癌病例不同,对于皮肤或NAC受累的乳腺癌患者,MWA的核心治疗目标在于实现乳腺局部肿瘤细胞的全面且彻底灭活,以及局部感染的完全治愈,从而有效预防全身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观察到,MWA术后皮肤破溃区域成为坏死肿瘤组织、感染坏死组织及灭活细菌等病原体排出的主要通道,此现象是癌灶及感染组织被有效灭活,以及结缔组织快速修复消融区域的关键指标,进一步表明MWA治疗侵犯皮肤或NAC晚期乳腺癌局部癌灶及感染病灶具有可行性。
此外,所有患者乳腺局部感染(渗血/渗液)均被治愈,局部病灶的快速修复以及短中期肿瘤控制、生存获益均获得了满意结果。尽管本研究受限于样本量小且未设置对照组,但所观察到的中位生存期(35个月)仍略优于目前传统治疗侵犯皮肤或NAC晚期乳腺癌中国患者群体的中位生存期[20-22]。因此,笔者认为MWA为这一特殊乳腺癌患者群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可对癌灶进行有效局部控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足患者美观需求,改善患者生存期。
本研究存在如下局限性:首先,将MWA技术拓展至处理伴有皮肤或NAC侵犯的乳腺癌领域,目前尚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本研究聚焦于因肿瘤晚期或身体状况不佳而无法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群体,这一特定选择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未来应开展更多累及皮肤或NAC早期乳腺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扩大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其次,受限于当前研究较小的样本量,难以深入剖析不同肿瘤特征对MWA疗效的具体影响。鉴于此,未来研究应致力于纳入多元化、更大规模的患者样本,以便进行详尽的亚组分析,从而评估各类型不同分期乳腺癌特征如何影响MWA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证实MWA治疗侵犯皮肤或NAC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普适性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广泛的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Siegel R L, Giaquinto A N,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4[J]. CA Cancer J Clin, 2024, 74(1): 12-49.
[2]Li W D, Wang S L, Guo X J, et al. Nipple involvement in breast canc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323 consecutive mastectomy specimens[J]. Int J Surg Pathol, 2011, 19(3): 328-334.
[3]Waldman R A, Finch J, Grant-Kels J M, et al. Skin diseases of the breast and nipple: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J]. J Am Acad Dermatol, 2019, 80(6): 1467-1481.
[4]Hu S C S, Chen G S, Wu C S, et al. Rates of cutaneous metastases from different internal malignancies: experience from a Taiwanese medical center[J]. J Am Acad Dermatol, 2009, 60(3): 379-387.
[5]Tryfonidis K, Senkus E, Cardoso M J, et al. Corrigendum: manage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perspectiv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Nat Rev Clin Oncol, 2015, 12(6): 312.
[6]Ghislain I, Zikos E, Coens C,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locally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ethodological and clinical issues i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Lancet Oncol, 2016, 17(7): e294-e304.
[7]Zhou W B, Jiang Y N, Chen L, et al. Image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fter microwave ablation of breast cancer: a pilot study[J]. Eur J Radiol, 2014, 83(10): 1771-1777.
[8]Takada M, Toi M. Cryosurgery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s, its biological impact, and clinical outcomes[J]. Int J Clin Oncol, 2019, 24(6): 608-613.
[9]Schwartzberg B, Lewin J, Abdelatif O, et al. Phase 2 open-label trial investigating 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 for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MRI, pathology, and outcome correlations[J]. Ann Surg Oncol, 2018, 25(10): 2958-2964.
[10]Peek M C L, Ahmed M, Napoli A,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 Br J Surg, 2015, 102(8): 873-882.
[11]Mauri G, Sconfienza L M, Pescatori L C, et al. Technical success, technique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minimally-invasive imaging-guided percutaneous ablation procedures of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ur Radiol, 2017, 27(8): 3199-3210.
[12]Morrow M, Strom E A, Bassett L W, et al. Standard for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 CA Cancer J Clin, 2002, 52(5): 277-300.
[13]Morrow M, Waters J, Morris E. MRI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Lancet, 2011, 378(9805): 1804-1811.
[14]Jafari S H, Saadatpour Z, Salmaninejad A, et al.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Imaging techniques and biochemical markers[J]. J Cell Physiol, 2018, 233(7): 5200-5213.
[15]Wei Y, Niu W Q, Zhao Z L, et al. Microwave ablation versus surgical rep for solitary T1N0M0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 Radiology, 2022, 304(3): 704-713.
[16]Vietti Violi N, Duran R, Guiu B, et al. Efficacy of microwave ablation vers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J].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3(5): 317-325.
[17]Yang Q, Li H, Chen B H, et al.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for 755 benign breast lesion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 Eur Radiol, 2020, 30(9): 5029-5038.
[18]Dai Y Q, Liang P, Yu J. 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 Curr Oncol Rep, 2022, 24(11): 1443-1459.
[19]Yu J, Han Z Y, Li T, et al. Microwave ablation versus 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5 cm: a pilot cohort study[J]. Front Oncol, 2020, 10: 546883.
[20]朱虹.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影响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价值观察[J]. 当代医学, 2020, 26(8): 179-180.
[21]宋永波, 赵璐, 杜小明, 等.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20例[J]. 安徽医药, 2019, 23(8): 1670-1673.
[22]Breast Cancer Expert Committee of National Cancer Quality Control Center, Breast Cancer Expert Committee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Cancer Drug Clinical Research Committee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China (2022 edition)[J]. Chin J Oncol, 2022, 44(12): 1262-1287.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