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风湿闰月说 | 强直不是终点,中医教你如何“治未病”

来源 2025-08-23 12:10:35 医疗资讯

强直性脊柱炎(AS),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者会导致脊柱强直和关节畸形。

尽管西医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其高昂的费用、潜在的风险以及停药后易复发的特点,让众多患者望而却步。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病期:温肾强督,未病先防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被称为“未病期”。

此时,虽然没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但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僵硬等症状,夜间疼痛尤为明显。

正如《诸病源候论·腰痛候》中记载:“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虚督亏是未病期的根本原因。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行于人体后背正中,若肾阳不足,督脉失养,则腰脊失于温煦,导致疼痛和僵硬。

针对未病期,治疗的核心在于温肾强督,做到未病先防。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干预:

✔ 中药调理:运用独活寄生汤、九味羌活汤等经典方剂,能够温补肾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养血通络,有效缓解疼痛与僵硬症状。

✔ 运动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注意保暖,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既病期:健脾祛湿,既病防变

若未病期未能及时干预,疾病便会进展到“既病期”。

此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骶髂关节炎等病变,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腰背疼痛、僵硬,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脾胃论》中提到:“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湿盛是既病期病情进展、出现变化的关键。脾虚湿盛会导致生化乏源,肌肉失养,骨失充养,从而加重疼痛和僵硬。

因此,既病期的治疗应着重于健脾祛湿,实现既病防变的目标。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 中药治疗:采用温肾健脾定脊方等经验方剂,具有温肾强督、健脾祛湿、蠲痹通络的功效,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 心理疏导:强直性脊柱炎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积极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愈期:补养脾肾,愈后防复

黄闰月医生指出,经过治疗,当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时,便进入了 “病愈期”。

《伤寒论》中记载:“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

然而,此时脾肾两脏仍较为虚弱,无法充分充养骨骼肌肉,患者仍有复发的风险。

中医认为,病愈期的治疗仍需以补养脾肾固本培元为核心,达到愈后防复的目的。可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 中药调理:选用菟丝子、补骨脂等药物温肾益精,搭配山药、砂仁、薏苡仁等药物培土健脾,从而补养先后天之本,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

✔ 持续运动:保持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疾病复发的迹象,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Tags: 风湿闰月说 | 强直不是终点,中医教你如何“治未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