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绘”真报告丨卵巢颗粒细胞瘤检出FOXL2基因突变,辅助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

来源 2025-08-20 12:17:25 医疗资讯

近期,我司为一位年近40岁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出具了“卵巢癌125基因+HRD评分检测”报告,从分子层面为患者后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今天,我们就专业且通俗地解读一下这份报告。

图片

图1 患者病理报告

一、检测基本信息速览

患者已经进行卵巢肿瘤切除手术,病理报告显示:(右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本次送检手术组织做卵巢癌125基因+HRD评分检测,该项目覆盖卵巢肿瘤相关的125个基因变异并提供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评分,辅助靶向用药、免疫用药、化疗、预后和遗传风险评估。

我司在收到样本后,为之做了二代测序(NGS)检测并伴随全流程的样本质量控制,尽快为患者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并保障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检测结果核心介绍

患者报告检出FOXL2 p.C134W基因变异,具体为FOXL2基因1号外显子第134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替换为色氨酸。据OncoKB™提示,FOXL2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成人型颗粒细胞瘤中频繁突变,p.C134W为常见突变位点[1]

图片

图2 患者报告检出

三、案例报告循证解读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OGCT,又称卵巢粒层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依据2020版WHO卵巢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2],卵巢颗粒细胞瘤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GCT)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AGCT约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95%,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3%,通常在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肿瘤多为早期,一般预后较好。

图片

图3 FOXL2基因与卵巢肿瘤和颗粒细胞瘤的关系[3]

精准诊断是肿瘤精准治疗的前提,分子病理检测是精准诊断的重要辅助。分子机制上,《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明确提到,超过90%的成年型GCT存在体细胞FOXL2错义突变(c.402C>G; p.C134W),具有诊断意义[5]。也有研究表明,85%-95%的AGTC病例具有特征性的FOXL2 p.C134W突变,以及不太常见的TERT启动子突变(~40%)、KMT2D突变(~17%)、CDH1突变(~9%)和TP53突变(~5%)[6]

图片

图4 卵巢粒层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4]

图片

图5 摘自CSCO卵巢癌临床诊疗指南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中国专家共识》给出了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辅助化疗方案的处理流程(图7),并提到:推荐对所有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IA期G1/2级卵巢颗粒细胞瘤无需辅助化疗[7]。IC期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和IC2期成年型颗粒细胞瘤需行术后化疗[8]

图片

图6 IA期G1/2级卵巢颗粒细胞瘤无需辅助化疗[3]

图片

图7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辅助化疗方案,处理流程

目前,FOXL2 p.C134W基因突变尚无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方案,有研究表明,FOXL2免疫靶向治疗可有长期临床益处,为OGCT患者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9-10]

有文献报道一例术后28年8次复发长期生存的AGCT患者[11],该患者1996年确诊,术后化疗,后续2002年、2006年、2011年、2013年、2019年(两次复发)、2022年、2024年均复发并治疗。现最终诊断:卵巢AGCT(IIIc期)术后盆腹腔8次复发,目前在内分泌治疗中。文章同时提到,AGCT患者通常需要完整的手术分期和长期随访,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有远期和多次复发倾向,复发率高达25%-30%,复发时近半数患者无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表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并应坚持终生随访;复发后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也包含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

图片

图8 患者治疗历程

参考文献:

[1]https://www.oncokb.org/gene/FOXL2/C134W

[2]卢珊珊, 沈丹华. 第5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更新及解读 [J]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 56(8) : 588-592.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10518-00273.

[3]黄梅梅, 尹如铁. FOXL2基因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研究现状 [J/OL] .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5(3) : 349-352. DOI: 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9.03.017.

[4]王芳,王耀龙,高亚婷,等.卵巢粒层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 2024, 64(21):93-97.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21.023.

[5]王玉东,张师前,范江涛,陈司邦,叶元,黄建邕,王建东,张颐,王延洲,孙阳,陈刚.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癌症进展,2022,20(21):2161-21722209

[6]Summey RM, Gornstein E, Decker B, Dougherty KC, Rader JS, Hopp E. Landscape of potential germline pathogenic variants in selec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 in patients with adult-type 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s. Cancer Med. 2024 Jun;13(12):e7340.

[7]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学组.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7):705-713.

[8]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6): 490-500.

[9]丛立楠,白萍. 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术后28年8次复发长期生存1例[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12):957-960.DOI:10.3760/cma.j.cn112141-20240714-00392

[10]Dridi M, Chraiet N, Batti R, et al.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1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nt J Surg Oncol, 2018, 2018:4547892.

[11]丛立楠,白萍. 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术后28年8次复发长期生存1例[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12):957-960.

Tags: “绘”真报告丨卵巢颗粒细胞瘤检出FOXL2基因突变,辅助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