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认知能力下降与痴呆症的发病率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常听说,教育水平越高,认知能力越好,似乎还能延缓衰老带来的大脑退化。但这背后的逻辑真的站得住脚吗?教育对大脑老化的“保护力”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被我们过度神化了?
最近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重磅研究,为这个长期存在争议的话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题为Reevaluating the role of education on cognitive decline and brain aging in longitudinal cohorts across 33 Western countries的论文,由Anders M. Fjell、Ole Rogeberg 等多位研究者合作完成,基于33个西方国家的纵向数据,系统评估了教育水平、认知能力与大脑老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DOI:10.1038/s41591-025-03828-y
教育与记忆力:起点更高,但“下坡”速度差不多
这项研究可谓“阵容豪华、数据量惊人”。研究团队纳入了来自欧洲、美国和以色列的170,795名50岁以上个体,分析了407,356次情景记忆测试成绩与15,157次脑部MRI扫描结果,横跨33个国家,覆盖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目前探讨“教育-认知衰老”关系中规模最大、样本最广、纵向追踪最完整的研究之一,极大提升了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与可信度。

样本的地理和年龄分布
记忆能力的测评采用标准化的言语回忆测试,包括立即回忆和5分钟延迟回忆;脑部MRI则聚焦评估与记忆相关的结构性脑区变化。研究同时引入了广义线性模型(GLM)与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等稳健的统计建模方式,确保在复杂变量控制下得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关联。
研究首先证实了一个已有共识: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体在中老年阶段的记忆能力初始表现也越强,这种趋势在不同年龄段均表现明显。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教育水平并没有减缓认知能力随年龄下降的速度。也就是说,虽然高学历者“起跑线”更靠前,但一旦走上认知衰老之路,其“下坡速度”与低学历者相差无几。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认知储备”理论中“教育可减缓衰退速度”的观点,反而更支持“教育提升的是认知起点,而非对抗衰退”的“起点假说”(initial level hypothesis)。从临床角度看,这意味着教育可能增强了我们早年的功能储备,却不足以抵御衰老过程本身的影响。

年龄、教育和实践对记忆的影响
除了认知功能,研究还深入探讨了教育对大脑结构的潜在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通常拥有更大的颅内体积,在某些与记忆敏感相关的脑区体积上也略大。然而,这些结构优势并未转化为对抗脑萎缩的有效手段。在MRI纵向追踪中,教育水平并没有减缓脑部结构随年龄退化的进程。
这表明,教育与大脑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更多反映了个体早期的神经发育差异,而非教育本身的保护作用。

教育、大脑测量和情景记忆
是教育“提升”了认知,还是聪明人本来就爱读书?
为了进一步排除混杂偏倚,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个体童年时期的认知能力与家庭学术文化。研究控制了10岁时的数学与语言技能测试成绩、家庭藏书数量等变量,发现这些因素在成年教育水平与晚年认知能力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更关键的是,研究引入了一个极具方法学创新的变量:“相对教育水平”——即参与者在自己国家、性别和出生年代中的教育排名。分析发现,即使控制了绝对教育年限,相对教育水平依然与认知表现呈显著正相关。这提示我们:认知能力较强的个体在其社会文化语境中更可能追求高等教育,这种“选择效应”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驱动了教育与认知表现的关系。
这一发现为长期以来围绕教育与认知衰老之间因果关系的争议,提供了新的实证基础,也凸显出早期认知能力差异和家庭环境对后续教育轨迹与大脑健康的深远影响。
这项研究的结论可谓振聋发聩:教育水平虽然与记忆能力的起点有关,但并不能减缓其随年龄而下降的速度;与大脑结构的微弱关联,也难以证明其具备“抗衰作用”。换句话说,教育对认知能力的保护作用很可能被我们高估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重要。相反,它为个体提供了更高的认知储备,可能帮助我们在年轻时拥有更强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但从抗击大脑老化的角度看,仅靠教育远远不够。
研究也指出,未来在应对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风险时,政策和干预策略应更多聚焦于童年阶段的认知能力培养和家庭环境改善。也就是说,“护脑”这件事要从娃娃抓起。
与此同时,未来的研究还需在更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开展,特别是在非西方国家,探讨教育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具有一致性,并评估多种早期干预手段的实际效果。
这项覆盖33国、近50万次评估的大型研究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教育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关系。它提醒我们,教育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延缓认知衰老的“万能钥匙”。真正想在老年守住“脑力”,我们可能需要更早地出发,在儿童期、在家庭教育中,就为大脑的“抗衰之路”打好基础。
参考资料:[1]Fjell, A.M., Rogeberg, O., Sørensen, Ø.et al. Reevaluating the role of education on cognitive decline and brain aging in longitudinal cohorts across 33 Western countries.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828-y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