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14岁女孩“记忆力倒退、走路像踩棉花”,真凶竟藏在她的脚跟里!

来源 2025-08-06 12:23:35 医疗资讯

14岁的小雨(化名)是个性格内向的初中女生,从小身体就有些“异样”。她走路步态笨拙、容易摔倒,体育课上常常被老师误解为“偷懒”;眼睛也不好,很早就做过白内障手术。最引人注意的是她的双侧跟腱逐年变粗,走路穿鞋都不太舒服。家人以为是营养不良、运动少,或是发育异常所致,也未深入检查。

直到最近,小雨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下降和学习退步,连平时最喜欢的语文成绩也一落千丈,还常常忘记带书、搞混课堂内容。班主任建议去神经内科检查。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后,发现她存在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及病理反射阳性,进一步行颅脑MRI显示小脑齿状核周围对称性高信号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血液代谢筛查发现胆甾烷醇显著升高,结合双侧跟腱黄瘤、早发性白内障、进行性神经退行性改变,初步怀疑为脑腱黄瘤病(CTX)。最终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CYP27A1基因突变所致的CTX。

临床表现

脑腱黄瘤病(CTX)起病隐匿,病程缓慢进展,临床表现具有显著的年龄阶段性差异。婴幼儿期最早期症状多为慢性腹泻,这是由于胆汁酸合成障碍导致脂类吸收异常所致。儿童及青少年期患者常出现白内障,部分可合并行为发育迟缓或高足弓等表现。进入成年后,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成为主导,包括锥体束征(如肌力减退、反射亢进、痉挛、巴宾斯基征)、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协调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智力减退及周围神经病变等。非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跟腱、肘部等部位出现黄瘤,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骨质疏松和易骨折,尽管患者血清钙、磷和维生素D水平通常正常。

随着病程进展至老年期,认知功能下降更加显著,甚至可能发展为痴呆。值得注意的是,CTX患者体内可见多器官胆固醇及胆甾烷醇沉积,主要集中在跟腱、大脑和肺等部位,这是该病的病理特征之一。在影像学上,部分患者可见双侧跟腱对称性肿胀,成为重要的诊断线索。

此外,不同人群中CTX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显示,中国CTX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异常为锥体束征、智力下降和共济失调,非神经系统表现以黄瘤病、白内障和高足弓为主;而西班牙患者则以慢性腹泻、白内障、锥体束征和小脑共济失调更为常见。这种地域差异可能与基因型变异、诊断时机或医疗条件有关。

诊断

脑腱黄瘤病(CTX)的确诊依赖CYP27A1基因检测,是目前公认的金标准。已有研究发现至少72种致病性突变,包括单核苷酸和移码突变,另有多种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变异。杂合子携带者一般无症状,仅纯合或复合杂合才会发病。

生化方面,CTX患者血清胆固醇多为正常或偏低,但组织中明显沉积。血中胆甾烷醇水平通常升高5~10倍,血和尿中的胆汁醇水平可高出500~1000倍。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无法检测胆甾烷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典型表现为小脑齿状核及周围白质对称性高信号、脑萎缩及深部白质病变,但部分患者影像改变轻微甚至正常,不能因此排除CTX。临床应结合病史、生化、影像及基因结果综合判断,尽早确诊、及时干预。

治疗

脑腱黄瘤病(CTX)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替代治疗,首选药物为鹅去氧胆酸(CDCA)。CDCA通过外源性补充实现负反馈抑制,减少胆汁酸合成途径中间产物的生成,从而显著降低血胆甾烷醇水平,防止其在脑、跟腱等组织中的进一步沉积。

成人CDCA推荐剂量为每次250 mg,每日三次,随餐服用;儿童则根据体重调整剂量,通常为每日5~15 mg/kg,分2~3次随餐口服。CDCA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或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也可能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风险。但该药物对已形成的跟腱黄瘤和白内障无明显疗效。

其他药物如熊去氧胆酸、他汀类、贝特类及消胆胺对降低胆甾烷醇水平和控制病情作用有限,不推荐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研究表明,越早开始CDCA治疗,疗效越好,部分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可显著改善;一旦出现明显神经损害,治疗效果则较为有限,部分症状仍可能进展。因此,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资料

[1]孔文程,徐广润,贾俊丽,崔新宇.脑腱黄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9(11):72-75.

[2]王倩,程守勤. 走路歪斜原是一种罕见病[N]. 健康报,2022-03-09(007).

[3]俞海,蒋雨平.脑腱黄瘤病的临床和疾病基因的表现[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26(02):212-216.

Tags: 14岁女孩“记忆力倒退、走路像踩棉花”,真凶竟藏在她的脚跟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