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循证综述

来源 2025-08-05 12:23:40 医疗资讯

《ICU Management & Practice》2025年第3期文章《Airway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综述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气道管理的最新循证策略,重点在于防止继发性脑损伤。文章综合了临床研究与指南建议,提出了从急救到ICU各阶段的优化管理路径。

1.研究背景与目标

创伤性脑损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在急性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常见于气道处理过程中,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因此,早期、有效、个体化的气道管理是改善TBI预后的关键。

2.核心管理策略

(1)诱导前的评估与优化

·首要目标:防止继发性脑损伤,包括避免低氧、低血压、颅内压升高。

· 推荐使用非创伤性正压通气(NIV)进行预氧合,配合高流量鼻导管(HFNC)可进一步降低低氧风险。

· 头部抬高45°(HELP姿势)+视频喉镜+导管导引器(Bougie)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

图片

(2)诱导药物的选择

·Ketamine: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最新研究表明其可降低而非升高颅内压,安全性高。

·Propofol:可显著降低颅内压,但可能导致血压下降,需谨慎评估使用。

·Opioids(如芬太尼):适用于快速诱导,避免插管过程中交感兴奋,推荐持续泵注而非推注以减轻颅内不良影响。

(3)通气策略与VAP预防

· 建议维持:

潮气量:8 mL/kg

PEEP:4–5 cmH₂O

Pplat:<15 cmH₂O

维持正常PaCO₂(35–45 mmHg)

·避免高PEEP及过度通气:避免颅内压升高及脑灌注不足。

·VAP预防:推荐在插管12小时内静脉注射头孢曲松 2g 单剂量用于高风险患者,可显著减少VAP发生率而不增加耐药。

图片

3.茶馆决策与争议

(1)插管指征与评分工具

· GCS <8 为传统插管指征,但存在误差。

· FOUR评分被建议作为补充评估工具(FOUR <11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2)院前 vs 院内插管

· 大型系统评价显示,院前插管未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在训练充分情况下仍可考虑。

· 声门上气道装置(SGA)如i-gel、LMA等,在技术受限或困难气道时作为有效替代方案,无显著颅内压升高风险。

4.建议和结论

“TBI患者气道管理必须在保障氧合和通气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风险。”

综合当前证据,推荐如下临床路径:

管理环节

建议

预氧合

使用NIV + HFNC,避免低氧

诱导药物

优先使用Ketamine或低剂量Propofol,根据血流动力学状况选择

通气参数

VT 8 mL/kg、Pplat <15 cmH₂O、维持正常PaCO₂

插管方式

首选视频喉镜 + bougie;避免多次尝试

VIP预防

插管后12小时内静注Ceftriaxone 2g

插管地点

院前插管应在有经验团队操作下进行;SGA为可选替代方案

Tags: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循证综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