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肿瘤防治事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与医疗卫生事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第二十三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于6月30日-7月5日在广州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规范、精准、新质”为主题,聚焦结直肠癌领域的最新基础与临床研究,汇聚国内外权威专家,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为结直肠癌防治事业注入新动能。
在本届学术盛会期间,肿瘤医学论坛媒体特别专访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作为结直肠癌领域内科专家,王教授分享了近年来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方面的显著进展,尤其是在MSI-H或dMMR患者中的卓越疗效。同时,他阐述了MDT模式在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专家的深刻见解,解读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规范化诊疗、创新药物组合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同仁和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肿瘤医学论坛》: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哪些显著进展?哪些患者群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最为显著?
王峰教授: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亚型中。今年ASCO大会展示了免疫治疗在Ⅲ期肠癌辅助治疗方面的进步。此外,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我们团队与其他研究团队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晚期一线dMMR结直肠癌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总体而言,Ⅱ、Ⅲ期结直肠癌治疗中,主要进展集中在PD-1单抗或PD-1联合CTLA-4、LAG-3抗体的新辅助治疗应用。今年的ATOMIC研究在辅助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比较了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标准mFOLFOX6化疗方案与mFOLFOX6联合阿替利珠单抗(PD-L1抗体)的疗效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三年无病生存率(DFS)提升约10%,从76%提高至86%,这一结果必将对dMMR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我们团队进行了PD-1抗体单药治疗直肠癌以及PD-1联合CTLA-4对比PD-1抗体单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在直肠癌治疗中,我们团队的二期临床试验与MSKCC的二期临床试验均证实,PD-1抗体单药在这部分患者中能够实现80%至100%的临床完全缓解率(cCR)。这种cCR的获得可以替代传统的放化疗甚至手术治疗,使直肠癌患者获得极佳的生活质量。
在结肠癌方面,既往研究主要采用单臂设计,包括PD-1联合CTLA-4或LAG-3,以及PD-1抗体单药治疗。这些研究显示,随着PD-1抗体单药治疗周期从2个疗程增加至8个疗程,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显著提升,从30%提高至80%。在PD-1联合CTLA-4治疗方面,我们的对比研究发现,PD-1两个疗程联合CTLA-4一个疗程相比PD-1抗体单药两个疗程,pCR率提升30%多,从47%提高至80%。这一极具意义的临床试验成果促使我们正在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对比PD-1联合CTLA-4与单纯手术的标准治疗效果。
关于辅助治疗的地位,长期以来,学界对dMMR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存在一定争议。传统的5-FU单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关于是否需要进行化疗、在化疗基础上是否需要联合免疫治疗,还是单纯免疫治疗已足够等问题仍有待解决。今年的ATOMIC研究表明,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似乎有所提升,但化疗是否仍然必要,以及我们是否可以通过ctDNA等手段识别高危复发风险患者,从而避免所有患者都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晚期一线治疗领域,KEYNOTE-177和CheckMate-8HW研究奠定了免疫治疗在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与化疗相比,无论是PD-1抗体单药还是PD-1联合CTLA-4治疗,都显示出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改善。因此,对于免疫治疗而言,在一线治疗中尽早应用免疫治疗至关重要,而PD-1联合CTLA-4相比PD-1单药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趋势。未来,在晚期患者中尽早开始双免疫或单免疫治疗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肿瘤医学论坛》:目前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是一个热点。您认为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如何优化这些治疗方式的组合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
王峰教授:
对于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由于这类肿瘤通常对免疫治疗不敏感,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精准的治疗策略。通过我们的系列研究,我们发现结直肠癌中约有6%的患者存在POLE和POLD1基因DNA聚合酶突变,这部分患者可能对免疫治疗有获益。
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方面,多项临床研究均显示出阴性结果。然而,我们自主开展的ASTRUM-015研究是一项二期临床试验,在XELOX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基础上加用斯鲁利单抗,与联合安慰剂组相比显示出较大的PFS提升。目前我们正在完成这项研究的三期临床试验,三期入组已经结束,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看到积极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项研究完成并获得明确数据结果之前,并不适合向所有患者推荐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作为一线标准治疗。在很多基层医院我们看到大量MSS型结直肠癌患者都在使用免疫治疗,但实际上目前的指南和标准治疗适应症都尚未获批。因此,我建议对于大部分患者,我们还是应该将免疫治疗放在后线,尽量让患者参加临床研究,或者尝试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例如,我们针对MSS结直肠癌提出的创新方案,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通过HDAC抑制剂联合抗血管治疗,再联合免疫治疗,实现了较好的从"冷"转"热"的免疫微环境转变,这个方案在二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目前我们也在进行一项注册性三期优效性临床研究,与呋喹替尼进行头对头比较,希望通过这个CAP新方案延长OS,这项研究同样值得期待。
这两项研究都是在MSS、传统上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的患者中进行的免疫治疗挑战。对于其他大部分患者,如果不参加临床试验,我们实际上不太推荐常规加用免疫治疗,因为它没有相应的适应症,而且免疫治疗也伴随着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希望能够期待更多研究结果,帮助我们回答免疫治疗联合方案是否真正提高疗效,以及哪些患者能够从中获益等重要科学问题。
《肿瘤医学论坛》:在您的临床实践中,多学科诊疗(MDT)是如何协作推进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评估疗效和管理可能出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王峰教授:
MDT评估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MSI-H或dMMR结直肠癌中,许多患者通过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外科医生必须明确哪些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治疗,哪些患者应该优先考虑免疫治疗、化疗或放疗等干预措施,因此MDT至关重要。
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dMMR患者,如果是T4期肿瘤无法达到完全根治性切除,或者患者体能状态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甚至患者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我们都会考虑采用免疫治疗。我们需要更早地、更充分地通过多学科模式探讨哪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最为有利,而不是患者一入院就立即安排手术治疗。
在晚期阶段,我们有大量患者从原本的不可切除或边缘可切除状态转化为可切除状态。对于这些患者,内科医生必须时刻保持MDT的理念,让外科、介入科等医生尽早参与到患者诊治的全流程中,放疗科的参与同样重要。同时,病理科在诊断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MMR状态的检测、分子诊断方面的PCR评估等,这些检测结果为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体现出在肠癌整个疾病过程中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通过我们的多学科合作,达到临床无病灶状态的患者中,70%可以实现超过五年的生存期,这是我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年数据的总结。更令人鼓舞的是,这部分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实现了根治,没有再出现疾病复发。
始终坚持MDT理念对于结直肠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非常感谢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各科同仁的帮助,正是这种多学科协作使得众多临床研究得以顺利推进,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肿瘤医学论坛》: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耐药和患者分层,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王峰教授:
未来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应聚焦以下几个热点领域:首先,对于MSI-H患者,尚有部分耐药个体,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导致耐药的具体原因,并探索通过联合治疗等方式逆转耐药性的可能性;其次,针对MSS型结直肠癌,尽管采用了表观遗传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治疗等创新模式,仍有部分患者耐药,如何鉴定出这部分耐药患者?初始有效的患者为什么后期有些还是出现疾病进展?这些都有待转化医学研究来解答。
在免疫治疗方面,针对MSS患者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识别哪些患者能从中受益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结合放疗的治疗方案中,那些能取得10%至20%疗效的患者究竟有哪些特征,也亟需进一步的鉴定和研究。
未来,在临床研究中,应提前进行转化医学的前瞻性布局,将分子标志物研究尽早整合到各项临床试验中,为实现精准医疗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 独家揭秘:长春中医大学发现人参茎叶皂苷的惊人抗疲劳秘密!
- 国产新冠特效药啥时候能用上?可作为预防性药物吗?
- 跨国企业举措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满足患者需求
- Clin Transl Allergy:单一问题 vs. 综合问卷?慢性荨麻疹和复发性血管性水肿的PROMs评估
- 第十五届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 | 韩婷教授:ONS营养干预与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青蒜萝卜的做法-咸鲜味烧菜谱
- European Radiology:增强MRI定量参数可实现单发肝细胞癌增殖亚型的无创预测!
- 总结基层经验做法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 瘢痕与疼痛的关系分析及诊疗方法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端磁共振中标公告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