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Gastroenterology:突破单一阈值局限!大规模研究揭示粪便 f-Hb 浓度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定量关联

来源 2025-08-05 12:22:26 医疗资讯

结直肠癌(CRC)的筛查主要依赖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其传统用途是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来作为阳性或阴性的二元判断标准。临床实践中,根据预先设定的粪便血红蛋白(f-Hb)阈值决定是否推荐进行肠镜检查,未达此阈值者则按周期重新评估。然而,一些研究指出,即使f-Hb浓度低于阳性阈值,但高于普通阴性水平的个体,其患CRC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将f-Hb视为连续变量而非单一截断值,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风险信息。

明确f-Hb浓度与CRC及高级别肿瘤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推动基于风险分层的临床管理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避免高风险个体由于f-Hb轻微未超标而被错误分类,还能促进更加精准有效的筛查策略的发展。最近,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剂量-反应Meta分析中,研究人员整合了来自13项研究的数据,涉及近450万参与者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与筛查数据,深入探讨了在前一次阴性FIT测试中不同f-Hb浓度与下一轮结直肠新生物(包括高级病变)检出风险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系统检索了至2023年8月8日的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纳入Meta分析。纳入标准包括:报告前次筛查f-Hb浓度与下一轮结直肠新生物检出风险的关联,并提供风险比(RR、OR或HR)或能计算风险比的原始数据。共纳入13项研究,涵盖欧洲、亚洲多国及地区的CRC筛查人群,共计约449万人。

作者采用两阶段剂量-反应Meta分析方法,首先对各研究中f-Hb类别的风险进行log-log回归拟合,以捕捉f-Hb与检测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随后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各研究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异质性,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及亚组分析探讨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特征

  • 分析涵盖13项研究,约4,493,672名参与者,筛查方案多样,但均基于FIT阴性人群随访后续筛查结果。
  • FIT阳性阈值跨度大(10-80 mg/g),大多数使用OC-Sensor或FOB-Gold两大类试剂。
  • 结直肠新生物定义包括所有肿瘤病变、高级肿瘤(AN)及癌症(CRC);检出方式兼有筛查发现与临床发现混合。
  • 绝大多数研究调整了年龄及性别等混杂因素。

剂量-反应关系

所有研究均呈现f-Hb浓度与结直肠新生物风险的正相关,联合解析显示:

注: 当f-Hb浓度从0上升至10 mg/g,风险增幅最大,后续增幅趋势趋缓。

异质性及敏感性分析

  • 研究间异质性显著(I²=97.5%,P<0.001),部分来源于筛查间隔、定义、试剂品牌及随访时长的差异。
  • 排除某单项研究或不具完备信息的研究后,风险估计值轻微波动但结论稳健。
  • 亚组分析显示,f-Hb对高级新生物的预测效力高于全部新生物,总体趋势一致。
  • 探讨不同检出方式(筛查检测 vs 临床发现)未见显著差异。

图:检出结直肠新生物的风险与先前f-Hb浓度的剂量-反应曲线

讨论与意义

相比以往单一阳性阈值模型,此研究强调利用连续f-Hb浓度数据,可实现更细致的风险分层管理,帮助筛查机构科学制定个体化筛查间隔和策略。实际意义方面,利用f-Hb的定量信息不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可降低低风险人群非必要的反复筛查和过度诊断,减轻医疗负担和患者压力。同时,高风险者提前发现的可能性提升,有望显著降低CRC发病率及病死率。

该研究的跨国大规模样本覆盖多样筛查体系,结果具备广泛的适用价值。虽然异质性存在,但敏感性分析确认结论稳健,为未来制定基于f-Hb浓度的CRC风险分层筛查策略提供强大科学支持。

当然,该领域仍需进一步验证最优的风险组划分数量、结合年龄、性别等其他风险因子的综合模型、以及风险分层对筛查结局和成本效益的长期影响。此外,对于症状患者,f-Hb的风险预测模型仍需另外构建。

原始出处
van den Berg DMN, van den Puttelaar R, de Jonge L, Lansdorp-Vogelaar I, Toes-Zoutendijk E. Gastroenterology. 2025 Mar;168(3):587-597. doi:10.1053/j.gastro.2024.10.047.

Tags: Gastroenterology:突破单一阈值局限!大规模研究揭示粪便 f-Hb 浓度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定量关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