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主编推荐 ‖ 9例重症日本斑点热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

来源 2025-08-01 12:17:08 医疗资讯

导  读

日本立克次体可引起人类的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 JSF),JSF由携带日本立克次体的蜱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叮咬传播致病。1984年,在日本德岛县发现首例JSF病例而得名,近年来我国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等地区均有散发病例报道,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典型的JSF临床特征以发热、乏力、寒战、皮疹、焦痂为特征,该病症状类似流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特异性,易误诊,如该病未被及时确诊,采用普通抗菌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可能迅速恶化,进而发展为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9例重症JSF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为诊治该类重症患者提供参考。

图片

9例重症日本斑点热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

作者:张庆勇1,龚萍2

单位:1.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 2. 秭归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重症日本斑点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诊治重症日本斑点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2年4月—2024年9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日本斑点热患者病例资料,选取重症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结果 共收治日本斑点热患者19例,其中轻症10例,重症9例,9例(100%)重症患者均有野外活动史。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除发热、皮疹、乏力、纳差、焦痂等症状外,所有患者均存在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显示:5例(55.6%)白细胞计数增高,9例(1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9例(100%)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8例(88.9%)血小板降低。9例(100%)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9例(100%)丙氨酸转氨酶增高,8例(88.9%)天冬氨酸转氨酶增高,6例(66.7%)总蛋白降低,9例(100%)清蛋白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3例(33.3%)血钠降低,9例(100%)血钙降低,8例(88.9%)尿素升高,6例(66.7%)肌酐升高,9例(100%)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增高,4例(44.4%)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6例(66.7%)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8例(88.9%)患者输入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制品,9例(100%)患者输白蛋白,并进行护肝、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各脏器的支持治疗,最终6例(66.7%)患者治愈。

结论 重症日本斑点热除引起发热、皮疹、焦痂等典型症状外,均引起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及时应用多西环素及各脏器支持治疗,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得到有效救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引文格式

张庆勇,龚萍.9例重症日本斑点热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5,24(6):776-781. DOI:10.12138/j. issn.1671-9638.20257009.
ZHANG Qingyong, GONG Pi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9 patients with severe Japanese spotted fever[J]. Chin J Infect Control, 2025,24(6):776-781. DOI:10.12138/j. issn.1671-9638.20257009.

Tags: 主编推荐 ‖ 9例重症日本斑点热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