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Nature Commun:四川大学陈崇等人研究揭示EZH2-TFAP2C轴调控胃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

来源 2025-07-14 12:09:13 医疗资讯

胃鳞状细胞癌(GSCC)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胃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其病因尚不清楚。

2025年7月1日,四川大学陈崇、刘玉、郭林杰、纳飞飞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EZH2 loss promotes gastr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研究对20个GSCC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基因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包括zeste同源物2(EZH2)的增强子。

Ezh2缺失在体外和体内小鼠模型中诱导胃类器官的鳞状特征。Ezh2缺陷,以及Trp53和Pten丢失,两者都在GSCC中也经常发生突变,导致小鼠全面GSCC。机制上,研究发现Ezh2可以通过H3K27甲基化抑制转录因子AP-2γ(Tfap2c)的表达,Tfap2c是一种能够启动表皮鳞状分化的转录因子。Tfap2c的破坏降低了Ezh2损失驱动的GSCC的鳞状特征,并逆转了其对化疗的耐药性。研究结果阐明了GSCC发病机制的关键分子机制,并确定了这种侵袭性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图片

胃癌(GC)是一种主要的恶性肿瘤,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GC以其异质性而闻名,包括组织病理学、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EBV)的感染以及基因改变,这使得其诊断和治疗复杂化。大多数GC是腺癌,可分为四种分子亚型:EBV感染(EBV)、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基因组稳定(GS)和染色体不稳定性(CIN)。这些亚型中的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并且可能对当前治疗的反应不同。除了胃腺癌(GAC),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

胃鳞状细胞癌(GSCC)纯粹由鳞状肿瘤细胞组成,是一种非常罕见的GC类型。有人提出它起源于胃粘膜,但其分子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虽然GSCC仅占总GC的0.04-0.4%,但到目前为止,仅报告了大约100例,胃腺鳞癌(GASC)是腺癌和鳞状肿瘤细胞的混合物,相对常见。大多数GSCC和GASC都是在晚期诊断的,通常比GAC预后差,并且似乎对当前的标准处理负责较少。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更好地了解GSCC肿瘤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

图片

 EZH2缺陷与GSCC相关(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由于其稀有性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生物样本,目前对GSCC遗传畸变的理解仍然有限。在这项工作中,研究者收集了2017年至2024年期间2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GSCC患者的福尔玛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用于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靶向亚硫酸氢盐测序(TBS)分析。GSCC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主要包括TP53突变、PTEN/PI3K通路的异常和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了在GSCC患者中EZH2缺失的高频率。因此,研究建立了一个原代和原位的GSCC小鼠模型,并发现EZH2缺失可能通过调节TFAP2C的表达来促进GSCC,TFAP2C是鳞状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1024-5

Tags: Nature Commun:四川大学陈崇等人研究揭示EZH2-TFAP2C轴调控胃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