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会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风险。但这种伤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新近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量化了青年期血脂累积暴露与中年后ASCVD的关联。结果显示,青年时期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的伤害会“秋后算账”。18-40岁期间3种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累积暴露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可使中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约30%。

截图来源:The Lancet
这项研究团队基于CARDIA(青年冠状动脉风险发展)队列,收集了其中4366名参与者(加入研究时均为18~30岁)在18~40岁期间长达22年的随访数据,40岁前就发生ASCVD或血脂等数据不充足的人群被排除。研究关注3个指标:载脂蛋白B (apoB)、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和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颗粒(TRL-P),并将累积暴露量除以22年,计算出相当于每年持续暴露的水平。在平均追踪19.3年后,共有241例在40岁后发生的ASCVD的病例。统计显示,apoB、LDL-P和TRL-P累积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ASCVD风险分别增加53%、54%和48%。校正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后,各指标累积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ASCVD风险仍分别显著增加30%、28%和28%。进一步排除40岁前接受降脂疗法的人群的数据,结果仍然是相似的。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水平与40岁后ASCVD风险之间的关联通常呈线性。不过,当青年期每年平均apoB暴露量超过75 mg/dL时,风险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换言之,心血管风险明显上升。ASCVD风险大幅增加的对应的LDL-P暴露量拐点值为1000 nmol/L/年,TRL-P暴露量拐点值为135 nmol/L/年,不过这两个指标的“拐点”相对不那么明显。
这项研究再次提醒,心血管预防的战线需要大幅前移。中年才开始关注血脂可能为时已晚,青年期暴露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伤害,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研究者特别强调,将apoB控制在75 mg/dL以下,可能是青年人群维持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阈值。
参考资料
[1] Alexander R Zheutlin, et al., (2025). Cumulative exposure to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particles in young adults and subsequent incident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 10.1093/eurheartj/ehaf472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