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二甲双胍效果“挑人”?延缓糖尿病发病,重磅研究长达21年随访数据出炉

来源 2025-07-07 12:10:06 医疗资讯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025年发布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近1/9的成年人(5.89亿)患有糖尿病,且每8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属于2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糖尿病防控至关重要。

糖尿病预防计划(DPP)及其后续的DPP结局研究(DPPOS)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自1996年试验开始以来,数据不断支持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及相关健康风险的预防效果。

那么,这样的保护作用能持续多久?效果在不同人群中是否一致?近期,DPP和DPPOS的21年随访结果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为糖尿病的长期、精准预防提供重要证据。总体而言,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都展现出持久效果,分别将21年累积发病风险降低24%和17%;但从绝对获益来说,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帮助更明显、二甲双胍则在“年轻人”中影响更大。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PP始于1996年,最初在美国25个中心纳入了3234名当时在25岁及以上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升高、体重超标),参与者随机分组接受安慰剂(1082人),或二甲双胍(每日两次850 mg,1073人),或生活方式干预(目标为减轻体重至少7%,1079人)。为期3年的干预结果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预防用药分别将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了58%和31%。

DPPOS于2002年起开展,继续随访了DPP项目中近88%的受试者,包括当时已经或尚未患上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都获得了一套低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课程(每3个月1次);安慰剂组则不再给药;二甲双胍组受试者继续预防用药,直至被诊断为糖尿病并进一步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还额外接受每年两次的强化课程。

此次发表的是对参与者的健康状况追踪至2020年2月的数据分析,共覆盖3195名参与者,此时距离最初研究启动已过去了23.6年,超过50%患者随访时间超过8年,其中10%患者随访超过21.1年。

在随机分组17年后,二甲双胍组实际服用二甲双胍的参与者比例不足60%,其他两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前也很少使用二甲双胍。在DPP期间,生活方式干预组的体重减轻幅度最大,但随机分组后16年,生活方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组的平均体重相似,此后二甲双胍组的体重更低,而安慰剂组的平均体重始终最高。

发病数据证实了预防措施的持久保护作用:

  • 随访结束时,糖尿病累积发生率在安慰剂组为69.9%,二甲双胍组为64.4%,生活方式干预组为65.5%。

  • 在21年随访期内,生活方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组累积糖尿病发病率持续较低,相比安慰剂组分别降低24%和17%,绝对发病率分别低1.59例/100人-年和1.17例/100人-年;

  • 中位无糖尿病生存时间在安慰剂组为9.5年,生活方式干预组为13.0年(延长3.5年),二甲双胍组为12.0年(延长2.5年);

  • 平均无糖尿病生存期在安慰剂组为11.6年,在生活方式干预组为13.6年(延长2.0年),二甲双胍组为12.8年(延长1.2年)。

  • 这种长期的获益主要源于最初几年(尤其是前3年)干预所产生的强大效果,后期各组发病率差异缩小,但未出现反弹,从而“锁定”了早期的优势。

图片

▲原安慰剂组(蓝)、原生活方式干预组(红)和二甲双胍组(绿)的累积糖尿病发病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评估不同人群的获益,研究团队发现:

  • ≥60岁的老年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后,中位无糖尿病生存期延长时间最长(8.0年),而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则无获益。在另两个年龄组中,两种干预对于延迟糖尿病发病的效果差异则没有那么明显。

  • 各类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尿病相对风险降幅是相似的;但基线空腹血糖更高、HbA1c更高、临床和生理综合风险指数更高的参与者,从生活方式干预中获得的绝对受益最大。例如,在生理风险指数最高的1/3人群中,生活方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组的平均无糖尿病生存期分别延长2.8年和1.0年,而在生理风险指数最低的1/3人群中,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2年和0.9年。

  • 二甲双胍对各类人群的糖尿病相对风险影响相似,但其绝对风险降低效果显著依赖于年龄,在年轻参与者(25-44岁)中效果更佳(相比安慰剂降低2.22例/100人-年),在45-59岁组效果中等(降低1.22例/100人-年),而在60岁或以上的老年参与者中则没有统计学显著的效果。

此外,尽管性别、族裔或基线BMI通常可预测糖尿病的发病率,但这些因素并没有显著影响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这项跨越21年的研究为糖尿病预防策略提供了宝贵洞见,提示聚焦“黄金窗口期”,力求通过高度干预获得风险降低的早期“红利”并转化为长期获益;同时需注重精准预防,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基石,对于年轻高危个体,特别是难以坚持严格生活方式改变者,二甲双胍可视为补充或替代选择。

参考资料

[1] DPP/DPPOS Research Group (2025). Long-term effects and effect heterogeneity of lifestyle and metformin interventions on type 2 diabetes incidence over 21 years in the US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5)00022-1

[2] IDF Diabetes Atlas 11th Edition. Retrieved June 16, 2025 from https://diabetesatlas.org/resources/idf-diabetes-atlas-2025/

Tags: 二甲双胍效果“挑人”?延缓糖尿病发病,重磅研究长达21年随访数据出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