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维生素,作为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机化合物,长期以来被视为健康的“守护神”。
我们常听说“多补充维生素有益健康”,于是许多人每日服用各种维生素补剂,以期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
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却给这一普遍行为泼了一盆冷水:维生素补充并非我们认为的那般神奇?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能够在体内脂肪组织和肝脏中积累,过量摄入极易引发中毒反应;
而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则随着尿液排出,过量通常不致中毒。这一基本区别决定了补充维生素时需格外谨慎。
202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汇总了84项涉及74万人的队列研究,结果令人惊讶:维生素补充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降低死亡率几乎没有显著益处,反而部分维生素摄入过量可能提高癌症风险。

紧接着,2024年6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复合维生素不仅无明显健康获益,反而使全因死亡率上升了4%。
其中,补充β-胡萝卜素的风险尤为突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0%,肺癌风险更是高达20%。
维生素E和维生素D的补充同样未显示出预防疾病的效果,过量维生素D甚至可能导致肾结石。
此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揭示,维生素B3的过度补充可能加剧三阴性乳腺癌的风险,并促使癌细胞转移至大脑,增加27%的致死风险。
这些发现警示我们,盲目补充维生素不仅无益,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视黄醇类(Retinoids),在皮肤癌的预防和治疗中展现了独特价值。
根据近期综述,视黄醇类化合物通过调节细胞分化和增殖,能够抑制皮肤癌细胞的生长,减少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成为皮肤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这表明,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需精准定位,不能简单等同于日常保健补剂。
综上所述,维生素并非越多越好,盲目补充不仅浪费钱,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未来,随着对维生素及其衍生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或将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之,面对琳琅满目的维生素产品,理性选择和科学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告别智商税,选择更科学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吧。
参考文献:
DOI: 10.3390/ijms232012622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