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院长求着医生去进修,没一个人搭理!
进修逐渐遇冷了
时过境迁,七八年前备受追捧、挤破头都想去的进修,如今已经逐渐不受医生待见了,实在令人唏嘘!
6月29日,湖南一名自媒体博主发长文讨论了一种现象,他提到:“上面规定每个医院都要派人出去进修,院长求着医生去进修,都没人搭理。现在的基层医院呀,想找个愿意出去进修一年的医生,比登天还难。院长开会想派人出去进修,底下鸦雀无声,没人愿意去!没办法,只能硬性给内科分了个名额,内科主任找到这位女医生,好话说尽,又是保证工资奖金一分不少,又是承诺评职称优先,磨了一周,人家才勉强同意。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现在的医生都聪明了,也都对技术祛魅了。对很多基层医生来说,进修成了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人到中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走就是大半年,谁来管?而且在基层干久了,安逸惯了,再去大医院当学生,天天被年轻医生和护士使唤,面子上也挂不住。更关键的是,实在觉得没必要去进修,在基层,工作就是处理头疼脑热,稍微复杂点的病人,直接就往上级医院一转,省心省力,技术好坏好像对工资没啥影响,干嘛要去受那个罪?”

说起进修医生这个话题,笔者也很感慨,以前进修这个词那可是很流行的,大家似乎也都以能去大医院进修而感到自豪,但是近年来情况好像变了。进修不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基层医生们也是能不去就不去,被硬性分摊了进修名额,还总要和领导掰扯几句,进修成了烫手的山芋。
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深有体会,原因之一就是进修医生的待遇和地位实在太低了。有不少进修医生去了大医院之后,连规培生都不如。三四十岁的年纪,护士都可以对他们呼来喝去,指挥他们干这个干那个,自尊心实在受不了。
作为进修医生,肯定也是新人,来到新环境后对科室的规矩肯定不熟悉,对陌生的环境也没有底气,因为只待一年,终究是过客,也没人把你当成同事看待。
对于这一点,年轻一些的进修医生可能还好,觉得只要能学到技术也没啥,反正跟规培生一样,都是学徒,去哪里都一样。但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医生就不这么想了,年龄大一点,年资高一点的医生,在自己的医院里面怎么说也是有地位、有身份的。突然来到这么一个大医院,成了一个小学徒,这是很多医生接受不了的心理落差。
在工资方面,由于进修期间工资一般都是原单位来发,只发基本工资2000多,没有绩效奖金,这也让一些医生打了退堂鼓。高年资医生不想去进修,年轻的医生更不可能去进修,他们都刚刚参加过规培,规培后谁还再去进修呢?
以前进修很火热
哪怕自己倒贴交进修费,也要去进修
进修这个话题近期引起了医生们的共鸣,大家都认为进修带来的益处并没有那么大。
河南一名二甲医院的神内医生表示:“现在技术都公开了,不像以前那么神秘,学习的渠道很多,进修本身学不到真正实用的东西。另外,进修去的大医院除了先进的技术,还有先进的设备,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你去把技术学会了,但是设备跟不上,还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进修前,领导说的怎么怎么好,回来后给你激励,但这也常常是画大饼,回去之后待遇没变化,工作量反而加大了,而且一不留神还特别容易成为边缘人,因为一年后科室没你的位置了。进修期间真的很苦,每个月就那么点基本工资,远离家人,独在异乡,有的医院还收进修费,真是吃力不讨好。有时候领导让你去进修,并不是为了让你真的去学技术,而是上面硬性规定,基层医院必须有人去进修,你比较憨比较愣,你不去谁去?”
江西一名医生也认为:“进修学来的东西在基层医院毫无用武之地,基层医院也不需要你会那些!在大医院,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都可以用,广谱抗生素也可以用,但基层医院好多药都不让用。对于手术操作,进修时学了基本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和胆囊切除术,回到乡镇医院上班后,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乡镇医院根本不在乎你会不会什么技术,毕竟公益一类,全额补贴,干多干少工资都一样。”
犹记得,我们那会都是抢着去进修的,由于学习渠道有限,虽然只发基本工资,且一去就是一年,但我们还是争取一切机会出去学习。那时候累是真的累,但世面真的见识到了,知识面也拓宽了,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升,进修对我们的职称晋升和临床工作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可以回想一下,那时候进修有多火热呢?想去进修,你要先给医院交进修费,而且都是先垫付。我们很多同事曾在17年左右去合肥、南京进修,出去进修半年,光交进修费和半年房租就花了两三万。你要是去上海、北京进修,房租至少1000多,加上伙食费,一年至少好几万,原单位给你支付的基本工资根本覆盖不了,所以以前去进修,那是赔大钱的,但即使赔钱大家依旧想去进修。
而且,以前很多三甲医院对进修医生的医院等级有要求,最低得是二甲,进修人员通过资质初审后,医院会根据教学容量,结合学员报名时间、学历、职称、专业技术水平、进修时长等要素,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大医院都求着基层医生去进修,都想要较为成熟的廉价劳动力,可时代不同了,基层医生通透了,也更加现实了。
进修在所有能力提升方式中仅占13%
医生为何不爱进修了?
我国已进入全民学习的时代,医生是代表
医生不爱进修了,除了医生吐槽的各种理由外,我们还应该从更深层次上发掘原因。
需要明白,进修只是医生提升能力的一种方式,以前由于网络不发达,学习渠道有限,进修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和AI时代的来临、知识和技术的全面流通,医生们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渠道和方式一下子变得非常多了,我们这才突然发现:原来学技术不只是靠进修,利用移动互联网和AI,线上线下进行学习,效率更高,更便捷,时间利用率也更加充分。
这个时候,医生们也突然发现:原来所谓的专家大拿也不过都是普通人,也都是经过包装的,在移动互联网和AI时代,主任医师也并不比主治医师高明多少,知识储备大家其实都差不多,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之所有会有这种感受,就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都是轻易可获得的,都是不易被垄断的,人们已经对那些故作高深的医疗技术和知识祛魅了,这就是为什么进修越来越受冷落的主要原因。
近期,在一项涉及2103名医生的调研中,问及“在最近的一年内,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能力提升?【多选,选最常用的三个】”,结果显示:2024年,64%的医生通过线上平台的录制课程进行能力提升;62%的医生通过线上平台的直播课程进行能力提升;56%的医生通过线上学术会议进行能力提升;41%的医生通过医院/科室/单位组织进行能力提升;34%的医生通过线下学术会议进行能力提升。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只有13%的医生通过外院进修提升个人能力,医生进修这个数据已经连续两年处于最低位了。

现阶段,相比进修,医生认为通过医学类APP、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网络会议等线上形式学习,可以学的更全面、更系统、更权威、更便捷。过去一年中,医生线上主动学习的渗透率与频率均有显著提升,93%的医生都提到自己会通过线上学习来提升临床能力,67%的医生表示相比2023年,去年观看了更多线上课程与学术会议,获益匪浅。
可以说,借着AI的东风,未来几年是全民学习的时代,医生更是其中的代表,和线上学习的便捷和全面相比,去外院进修简直不值一提,可能这就是进修遇冷的深层次原因吧,可以预判,未来进修还将继续遇冷,这是无疑的。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