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和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如何合理使用?

来源 2025-07-03 12:12:25 医疗资讯

在妊娠状态下,母体产生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以及某些细胞因子能攻击滋养层细胞、母-胎界面血管内皮细胞及胎儿细胞,影响胚胎的种植及其今后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复发性流产(RSA)、早产、胎儿生长迟缓(FGR)、羊水过少、死胎、子痫前期/子痫、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综合征(HELLP综合征)等不良妊娠结局。其中以RSA最为常见。而与此同时,妊娠期雌激素水平上升可激活体液免疫途径,使得原有自身免疫病的活动度上升,病情进展,严重者可危及母婴生命。因此,妊娠合并风湿免疫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在减少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控制和降低妊娠期疾病活动度中尤为关键。

常见的较易合并RSA的风湿免疫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综合征(APS)、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症(SSc)、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等。

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在妇产科及生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RSA合并风湿免疫病患者的防治方面疗效肯定,在反复种植失败、反复生化妊娠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妊娠期可以安全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羟氯喹(HCQ)、环孢素(CsA)、他克莫司等等。下面将重点介绍这几种免疫抑制剂在RSA治疗中的规范应用方案。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它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溶解淋巴细胞,减少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生成而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上利用激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治疗风湿性疾病,药理作用为四抗: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

2、分类及临床选择

糖皮质激素根据半衰期不同分成短效、中效和长效3种。

短效:半衰期6-12h,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中效:半衰期12-36h,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

长效:半衰期48-72h,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目前在反复流产治疗上最常用的是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即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泼尼松龙在妊娠的早中晚期均可使用,泼尼松龙在哺乳期可使用。

3、用药方法

大剂量冲击疗法:甲泼尼龙0.5-1g加至5% GS 200mL静滴(大于60min滴完)/d,连续1-3次。

持续大剂量疗法:强的松大于45mg/d,治疗红斑狼疮(SLE)、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疗程为6-8周。

中剂量疗法:强的松30-40mg/d,适合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SLE、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活动期。

持续小剂量疗法:强的松每日5-15mg长期使用;隔日疗法:隔日一次晨间给药。

4、不良反应及措施

糖皮质激素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易出现不良反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建议补充维生素D、钙片,根据情况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同时应注意监测血压、血糖、体质量变化。

调整药物剂量和缩短使用时间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最根本措施: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要多用,能短期使用就不要长期使用,病情缓解时及时减量停用。

二、羟氯喹

1、药理机制

羟氯喹为抗疟药,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亢进、调节免疫反应、阻断炎症因子合成作用及抑制补体相关的抗原抗体反应作用;通过免疫调节以及其他机制而发挥抗风湿作用。

基于其肯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羟氯喹已得到国内外各级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多种风湿性疾病,是风湿免疫科的基本用药,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长期使用。

2、核心作用

①抗血栓作用:HCQ在体外有抗凝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产生对二磷酸腺苷诱导凝集的解聚作用,减少或阻断血浆粘滞度的增加;能减少有心磷脂抗体患者形成血栓的危险,能通过减少所形成血栓的大小而减少致命性的肺栓塞;②抑制滑膜增生;③退热作用;④减轻皮疹及日光保护作用;改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⑤抗高脂血症和减少类固醇激素的作用。

3、临床应用与指南推荐

HCQ主要用于APS 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其他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也显示出广阔前景;HCQ是准备怀孕的女性风湿病患者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之一,且应在妊娠期持续使用,在哺乳期可以使用。HCQ在FDA妊娠用药危险等级为C级。2016年英国风湿病学会妊娠期和哺乳期处方用药指南指出:HCQ治疗风湿病可在全孕期及哺乳期使用。

HCQ已成为SLE患者妊娠期的主要治疗药物。用于治疗SLE时,羟氯喹说明书、2010年中国RA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2010年SLE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均推荐羟氯喹的剂量为400mg/d。

4、用药注意事项

HCQ药性温和、副作用少,用药期间无需监测羟氯喹血药浓度;HCQ起效较慢,服药2-3月方达药效高峰;HCQ不增加孕期不良事件,且可控制SLE病情发展。

长期服用HCQ,应注意患者的视力、视野变化;服HCQ前常规检查眼底,治疗期间6-12个月接受1次眼科检查。常见副作用为近视物模糊、皮疹、消化道不适。

三、环孢素

1、药物特性与作用机制

环孢素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1983年起FDA批准CsA用作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现CsA已被逐步扩大应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对CsA在产科和生殖领域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CsA不仅能从多方面诱导母胎免疫耐受,还能促进滋养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强其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对妊娠起到双重调节作用,已成为原因不明型复发性流产(URSA)的治疗药物。

妊娠期合并SLE、RA及再障等疾患可使用CsA治疗,疗效肯定,且对胎儿生长及发育无明显影响;国内研究证实孕早期口服100mg的CsA可明显改善RAS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随访无发育异常。

2、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免疫细胞异常活化,母-胎免疫调节紊乱型、滋养细胞功能低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反复着床失败、自身抗体阳性、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禁忌证:对环孢素过敏、恶性肿瘤、全身免疫功能异常低下、严重心肝肾功能不良、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问题。

3、临床用药方案

反复着床失败:移植前1-2周开始服药;2-3mg/kg/d;移植囊胚后6天或移植冻胚8天查血HCG,隔日查3次,未着床停药;妊娠后继续服药25天±。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前或孕后口服,2-3mg/kg/d、分2-3次;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酌情选择全孕期服用。

封闭抗体缺乏:确定妊娠立即服药,2-3mg/kg/d,分2-3次,HCG>100000IU停药、约服药20-30天。

4、监测与管理

长期服用CsA、他克莫司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体质量变化,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钙磷镁代谢等指标;必要时检测血药浓度。

如患者有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丙肝病史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应密切监测病毒复制情况和肝功能变化,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与消化科、感染科医师共同讨论制定抗病毒方案。

对于合并结核病或有结核病史者也应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必须使用则需加强监测。

四、他克莫司

1、核心作用

他克莫司不仅可以预防免疫反应,还可治疗已发生的免疫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

他克莫司主要抑制Th1细胞而不是Th2细胞,Th1/Th2细胞比值升高可作为他克莫司的适应症。他克莫司可以间接抑制NK细胞活性,从而使胚胎免受免疫损伤。

他克莫司治疗显著提高了反复着床障碍(RIF)和Th1/Th2比值升高的妇女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在早孕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的益处超过了对发育中的胎儿的风险。

2、剂量方案

基于Th1/Th2比值的精准用药:

Th1/Th2比值轻度升高(10.3-13.0)的患者,每天服用1mg他克莫司。

Th1/Th2细胞比例中度升高(13.0-15.8)的患者,每天服用2mg他克莫司。

Th1/Th2细胞比率显著升高(>15.8)的患者,每日服用3mg他克莫司。

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理想用药剂量:0.03-0.06mg/kg/d。

3、注意事项

他克莫司可顿服或分2次服用,前者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后者更利于药物谷浓度的稳定。

临床上,维持用药时间的长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据报道目前他克莫司使用最长时间可达54个月。

4、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代谢障碍、神经毒性、精耐量降低以及淋巴增生性疾病等,一般减少剂量后,症状可以缓解。

在免疫调节药物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参照最新指南和专家共识精准掌握适应证,采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减量或停药,同时建立规范的随访评估体系,实施个体化的风险效益分析,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Tags: 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和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如何合理使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