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研究亮点
- 真实世界数据与全球疾病负担(GBD)模型估算的中国六种被忽视热带病(NTDs)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疾病GBD估算高出真实数据数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 研究表明,GBD模型未能充分反映中国特有的疾病流行特点及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导致模型在应用于中国情境时存在局限。
 - 融合地方流行病学数据至全球疾病负担评估体系对制定精准公共卫生政策,优化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
被忽视热带病(NTDs)是全球公共卫生重点关注疾病,相关疾病范围近年来从2010年的17种扩至2023年的21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发布的最新NTDs路线图提出了控制、消除和根除的明确目标,要求以定量指标跟踪疾病负担和进展,其中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因其综合评估死亡与健康损失的特点,成为衡量总疾病负担的关键指标。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自1990年以来持续提供多层级(全球、地区、国家)疾病负担估算,广泛用于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然而,近年来针对GBD模型的局限性讨论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某些疾病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估计与实际报告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基于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家寄生虫病研究所等机构公开的真实疾病数据,针对6种中国列为法定报告的NTDs(麻风病、包虫病、血吸虫病、内脏利什曼病、登革热和狂犬病)利用DALYs指标,与GBD 2021年数据库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真实世界数据与全球模型估算的差异,并结合中国历史NTDs防控政策,探讨GBD模型应用的适用性及完善方向。该研究已被BMJ期刊接受,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了2004年至2020年的中国法定报告病例数及死亡数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及相关年度监测报告获得。血吸虫病患病率数据来自国家血吸虫病报告。通过WHO简化DALYs公式(DALYs=死亡损失年数+残疾损失年数)计算真实世界负担,结合中国当年官方寿命预期及疾病相关文献确定残疾持续时间和权重。GBD 2019及GBD 2021估算数据选取对应时段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和图形处理采用Excel及R语言完成,其间结合了中国官方防控政策文件和权威总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结果
六种NTDs总体负担趋势(2004-2020年)
- 六种NTDs总体DALYs从2004年的约26万显著下降至2020年的1.9万,累计降幅约93%。
 - 麻风病负担基数较低,数据波动后趋于平稳,2020年约为8人年。
 - 包虫病呈上升趋势,从180增加至1000人年,显示近年负担有所回升。
 - 血吸虫病负担大幅下降,由17万降至1.3万。
 - 内脏利什曼病整体负担较低,长期保持在300人年以下。
 - 登革热呈局部爆发态势,2014和2019年分别出现峰值(约1500和750人年)。
 - 狂犬病负担显著减少,2004年约8.8万降至2020年仅4800人年。
 

图:2004-2020年中国六种NTDs的DALYs及相关政策演进
真实世界数据与GBD 2021估算差异
- 多数疾病GBD估算明显高于真实报告,尤其是内脏利什曼病与麻风病,分别高出近280倍与17倍。
 - 血吸虫病及狂犬病的估算结果与真实负担较为接近,但前者在近年出现更大差异,后者虽趋势吻合但数值仍有偏差。
 - 登革热高峰期(2014、2019年)未被GBD估算足够捕捉。
 - 真实负担中,包虫病近年呈上升趋势,GBD模型无法完全反映中国境内两种包虫病类型的差异(GBD缺少对阿尔veolar包虫病的估算)。
 

图:《中国六种NTDs真实数据与GBD 2021估算的DALYs比较》

图:《GBD 2021估算与真实数据DALYs比值》(2004-2020年平均)
GBD 2019与GBD 2021估算对比
- GBD 2019与2021估算存在明显差别,如登革热2019年数据趋势上升,而2021年数据反映下降。
 - 麻风病2019数据偏高,包虫病及内脏利什曼病2021数据高于2019年,显示模型调整后存在波动。
 - 血吸虫病与狂犬病两版本数据基本保持趋势一致。
 

图:《GBD 2019与GBD 2021六种NTDs DALYs估算对比》
讨论: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充分揭示了中国六种常见NTDs在真实世界报告数据与全球疾病负担模型估算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单纯依赖GBD这类全球模型可能误导疾病负担的实际情况评估,尤其在疾病本地传播模式、公共卫生响应机制和医疗投入均具有独特性的国家情境下。
中国的有效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针对血吸虫病和包虫病的专项防控计划、狂犬病的严厉管理及麻风病的近消除态势等,均未被GBD模型充分反映。此外,模型对部分疾病(如登革热)爆发时间点的识别能力欠缺,及包虫病中未涉及核心亚型的估算等问题,提示建立适应地方流行病学数据的模型优化体系迫在眉睫。
本研究呼吁全球疾病负担模型应加强与国家级数据的紧密结合,提升模型的本地适应能力和灵活调整机制,如采用贝叶斯分层模型等先进统计方法,更好地兼顾全球视角下的统一标准和各地区卫生现实的差异性。此外,促进全球与国家间透明数据共享及交互,强化模型估算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对于实现2030年WHO NTDs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梅斯小编点评
本项研究通过严谨的数据对比,明确指出了GBD模型在反映中国NTDs负担时存在的局限,为未来全球疾病负担估算的本地化、精准化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强调了地方疾控数据的重要性,警示学者不应盲目依赖模型默认值,而应结合真实数据开展深入分析。未来研究可拓展至更多疾病种类,对模型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并探索如何建设开放透明的国际疾病负担数据库,实现模型与监测数据的无缝对接,推动全球尤其中国NTDs治理进入新阶段。
原始出处
Yang G-J, Ouyang H-Q, Zhao Z-Y, et al. Discrepancies in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burden estimates in Chin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al-world data and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21 data (2004-2020). BMJ. 2025;388:e080969. doi:10.1136/bmj-2024-080969.
猜你喜欢
- 论著|右单侧刺激电休克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的干预研究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智能诊疗新时代
 - 浙江支持社会办医参建医共体
 - 冬天养生吃什么好?女人冬季应该多吃这些美肤食物
 -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使用误区有哪些?
 - J HEMATOL ONCOL: 可切除胃癌患者围术期与辅助化疗的对比研究(RESONANCE):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
 - 恶习伤眼就是没得商量
 - Nat Commun:EGFR和TP53基因共突变肺癌患者易出现基因组加倍现象,可导致靶向治疗耐药性
 - Nat Nanotech:靶向肝外组织,器官特异性LNP开启mRNA疗法新时代
 - 罕见膀胱外翻婴儿出生1天在上海成功获救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