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手术过程中为什么总被要求增加肌松?

来源 2025-06-19 12:12:56 医疗资讯

身为一名麻醉医师,在临床工作久了之后,或多或少总能碰到像“肚子里没空间”、“怎么皮那么紧”等问题,然后就被要求增加肌松。那么,究竟是肌松药物代谢完了?还是其它原因?下面我们就简单的分析几种可能的情况。

首先,在椎管内麻醉时,最常碰到的便是在下腹部手术期间,肠道通过切口向外鼓出或进行缝合时肌肉、皮肤等组织对合困难。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麻醉平面的下降或麻醉深度不够,此时我们可以选择硬膜外追加药量,或在最初穿刺时,通过选择药物的浓度、剂量等方式,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当然,临床上最常被手术大夫要求增加肌松的麻醉便是全身麻醉。有时候明明刚给了肌松药,但就是达不到手术大夫的要求,真的是因为肌松不够么?其实并非如此,还有很多其它原因,都有可能影响到手术期间的肌松效果。

对于常见的腔镜手术,当手术空间不够时,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CO2的泄露,CO2储气罐余量是否充足。甚至对于一些肥胖的病人,可能需要稍微增加一些气腹的压力,才能到达更好的手术空间。有时,我们还需要改变患者的体位(例如,头低脚高位、左低右高位等),来辅助增加空间的暴露。

对于手术期间患者本身而言,因患者自身内环境的改变也可降低肌松药的药效。例如,当机体处于碱中毒的情况下,会增强假性胆碱酯酶活性,使琥珀胆碱水解加速,从而降低了去极化肌松药的药效;而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轻度升高时,在神经末梢动作电位期间,钙离子内流增加
,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数量增多,可能加剧了其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竞争作用;甚至在纠正酸中毒的过程中,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药效也有可能降低。所以对于一些手术时间较长,需要术中多次追加肌松药物的手术,血气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此外,在手术期间若患者处于高体温状态,可加速肝药酶活性和血流动力学,促进肌松药的代谢,导致肌松维持时间缩短。

图片

临床上一些特殊的手术或者特殊的手术患者,也可能增加手术期间的肌松药用量。当遇到近期遭遇过烧伤的患者时,其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大量增加;且由于烧伤早期,因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大量外渗,肌松药的分布容积显著增大,血药浓度峰值降低。所以,对于此类患者的手术,无论是麻醉诱导或维持期间,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用量均有可能增加。

图片

此外,一些术前的用药,如长期使用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均可能诱导肝药酶活性,激活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加速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代谢和清除。

图片

当然,神经刺激器监测(尤其是TOF)是术中肌松监测的金标准,可精准量化肌松深度和恢复情况,从而指导肌松药物的使用。但对于大部分基层医院而言,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在手术期间遇到需要增加肌松药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综合的考虑,做出正确的判断,以防止肌松药的过量使用。

Tags: 手术过程中为什么总被要求增加肌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