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历那种“醍醐灌顶”的瞬间,尤其是小时候做作业时。
在一片困惑中,我们可能会突然眼睛一亮,拍着桌子大喊:“我懂了!原来这么简单!”
这一刻,仿佛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这种现象被称为“脑袋开窍”或“灵光一现”。
一项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探讨了大脑在学习新任务时的运作机制,颠覆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传统认知。
以往我们认为,学习新知识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神经连接的强化,但这项研究发现,感觉皮层在初次接触新任务时能够迅速形成“潜伏知识”。
换句话说,大脑似乎在某一瞬间调动了潜在的能力,让学习变得高效而迅速。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名为“听声辨位”的实验,训练小鼠对两种不同的声音做出反应。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在快速学习阶段,小鼠能在短短几十次试验内将奖励信号与特定声音建立联系;
而在表现成熟阶段,尽管任务规则已经被内化,小鼠仍需通过反复练习来提升反应的准确性和速度。
这一现象表明,大脑在任务初期已经形成了内在理解,但这种理解的外显需要时间来巩固。
为了揭示大脑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区域,研究者们运用了光遗传学技术,精准关闭小鼠听觉皮层的神经元活动。
结果表明,在学习初期阶段,听觉皮层的活动至关重要;而一旦小鼠达到“专家级”表现后,即使关闭该区域,它们仍能准确完成任务,提示其他脑区可能接手了学习的调控。
更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了两种关键的神经信号:奖励预测信号和动作选择信号。
前者在小鼠听到与奖励相关的声音时迅速激活,表明大脑能够迅速预测即将来临的奖励;后者则与小鼠准备采取的行为密切相关。
这两种信号不仅与学习过程高度相关,还直接影响学习结果。
这项研究挑战了传统的“渐进式学习”理念,揭示了大脑内部已有的高效学习机制。
即大脑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潜在知识,迅速整合信息,从而掌握任务的核心规则。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大脑虽然能够迅速理解任务规则,但将这种理解转化为熟练、准确的行为输出仍需时间的巩固。
因此,下次辅导孩子作业时,当你感到快要崩溃时,不妨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孩子的“灵光”可能正在酝酿中。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利用这种“潜伏知识”,开创出一条更为高效的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730-8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