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J Mental Health:昼夜节律紊乱如何 “损伤大脑”?海马体 / 丘脑体积缩小或成认知衰退关键中介

来源 2025-05-19 12:11:39 医疗资讯

昼夜节律紊乱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风险增加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大规模队列数据,首次系统探讨了昼夜节律紊乱对脑结构的影响及其在认知障碍和痴呆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通过加速度计数据量化昼夜节律紊乱,采用复合相位偏差(CPD)和相对振幅(RA)分别反映节律时序和幅度的异常,并结合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分析了139个脑区结构与认知功能及痴呆的关联。

研究方法上,研究纳入了88,461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2岁,57%为女性。通过加速度计连续7天监测活动数据,计算CPD和RA指标。脑结构数据来自3T MRI扫描,包括全脑灰质体积(GMV)、海马体和丘脑等区域的体积测量。认知功能通过7项标准化测试评估,包括反应时间、符号数字替换和记忆任务等。痴呆诊断基于电子健康记录,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非AD/VD痴呆。统计分析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混杂因素,并通过中介分析探讨脑结构在昼夜节律紊乱与痴呆关系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CPD和RA与不同的脑区结构相关。CPD升高主要与大脑区域(如海马体和丘脑)体积减少显著相关,而RA降低则与小脑灰质体积减少相关。具体而言,CPD最高四分位数组的海马体体积较最低组减少1.11%,丘脑体积减少1.03%,相当于加速了3.7至6.2年的脑老化。在认知功能方面,CPD升高与6项认知测试表现下降显著相关(如反应时间延迟,p=9.16×10⁻⁸),而RA降低仅与反应时间延长相关(p=1.89×10⁻¹⁴)。此外,CPD最高组的所有原因痴呆风险增加37%(HR=1.37),非AD/VD痴呆风险增加57%(HR=1.57)。中介分析表明,海马体和丘脑体积减少分别介导了CPD对非AD/VD痴呆风险的8.6%和8.2%的影响,而全脑灰质体积减少介导了6.1%的风险。

研究结论指出,昼夜节律紊乱通过特定脑区(如海马体和丘脑)的结构改变影响认知功能并增加痴呆风险。这一发现为理解昼夜节律紊乱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提示通过改善睡眠习惯和作息规律可能成为预防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潜在策略。尽管研究存在横断面设计的局限性,但其大样本和多重验证的结果为公共卫生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对轮班工作者等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具有指导意义。

原始出处:

Luo, S., Wang, Y., He, M., Wen, Q., Wang, S., Cao, J., & Chen, Q. (2025). Identification of circadian-sensitive brain structure and its role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BMJ Mental Health*, *28*, 1–12. https://doi.org/10.1136/bmjment-2024-301142

Tags: BMJ Mental Health:昼夜节律紊乱如何 “损伤大脑”?海马体 / 丘脑体积缩小或成认知衰退关键中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