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策略:足三里电针灸激活肿瘤浸润NK细胞

来源 2025-05-18 12:09:00 医疗资讯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中,足三里穴位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长寿穴",被广泛用于调理脾胃、强身健体。而如今,这个古老的智慧正在现代科学的验证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医学价值。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马学磊、廖虎团队与中科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覃江江团队合作于《Drug Resistance Updates》发表研究,揭示了足三里(ST36)神经电刺激如何通过多巴胺信号通路激活NK细胞,从而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TNBC)生长,并协同增效抗PD-1免疫治疗。这一发现为解决TNBC免疫治疗耐药性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 

图片

研究背景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一直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难题,治疗选择极为有限。即使是被誉为肿瘤治疗革命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TNBC患者中有效反应率依然较低,仅为5%-23%。这种免疫抵抗机制背后,是TNBC的高异质性、免疫抑制微环境、PD-L1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MHC-I下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前期研究表明,低强度电刺激足三里穴位可通过ProkR2神经元激活迷走-肾上腺轴,释放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调节全身免疫反应。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坐骨足三里神经刺激对TNBC抗肿瘤免疫的调控机制及其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

主要研究结果

1.足三里神经刺激抑制乳腺癌生长

在4T1三阴性乳腺癌(TNBC)小鼠模型中,每日对双侧足三里穴位进行15分钟电刺激,结果发现该操作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组织学分析显示,接受电刺激组的小鼠肿瘤组织中,坏死区域扩大,凋亡细胞比例增加,而增殖标志物Ki67阳性率下降。更重要的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毒性标志物颗粒酶B(GZMB)表达量提升,这一现象预示着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被有效激活。

图片

2.足三里神经刺激增强NK细胞与CD8+T细胞功能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研究表明,足三里神经刺激组中高细胞毒性GZMB+NK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刺激组肿瘤内NK细胞浸润量增加1.8倍,且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LAMP1、颗粒酶B、穿孔素及IFN-γ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虽然CD8+T细胞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细胞毒性相关基因GZMB表达量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功能与比例并未发生显著改变,这表明足三里刺激对免疫系统的调控具有相当的特异性。 

图片

3.NK细胞为足三里神经刺激抗肿瘤效应核心

为了明确哪种免疫细胞是电刺激抗肿瘤效应的关键执行者,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系列抗体清除实验。结果发现,即使使用抗CD8抗体耗竭CD8+T细胞,足三里神经刺激仍能有效减少肿瘤体积;而一旦通过抗ASGM1抗体清除NK细胞,电刺激的抗肿瘤效果则完全消失。这一结果得到了临床数据库分析的支持:肿瘤微环境内活化的NK细胞是唯一能够显著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免疫细胞。这些发现共同指向NK细胞作为足三里神经刺激抗肿瘤作用的核心执行者。

图片

4. 足三里神经刺激通过多巴胺-D1受体通路激活NK细胞

深入机制研究表明,足三里低电流刺激触发肾上腺释放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这两种神经递质的血清水平在刺激后15分钟内均升高。研究进一步发现,外源性DA可模拟足三里电刺激效果,使肿瘤体积缩小,并诱导NK细胞GZMB和IFN-γ表达分别。相比之下,NE无此效果。体外实验证实,DA通过NK细胞表面的D1样受体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毒性分子分泌。当使用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后,电刺激的抗肿瘤作用及NK细胞活化效应完全被阻断,这进一步证实了多巴胺-D1受体通路在整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图片

5.足三里神经刺激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增效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足三里神经刺激组肿瘤细胞PD-L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这一现象与DA密切相关。共培养实验显示,DA处理的NK细胞通过分泌IFN-γ激活肿瘤细胞JAK/STAT1通路,导致PD-L1表达上调,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性免疫逃逸机制。

这一发现启发研究者将足三里神经刺激与抗PD-1抗体联合使用,以期通过互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确实更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激活CD8+T细胞,且未引发心、肝、肾等器官毒性。

图片

临床转化研究设计

1.针灸足三里增效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案

基于在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发现的足三里电刺激通过多巴胺-D1受体通路激活NK细胞的创新机制,研究团队设计了这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82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按1:1比例分为实验组(标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足三里电针治疗,41例)和对照组(仅标准治疗,41例)。干预周期为两个21天疗程,随访6个月,设置多时间点采样进行动态监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总体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期(PFS)、免疫治疗2周期后影像学疗效RECIST 1.1)以及机制探索指标(外周血NK细胞表型/功能、儿茶酚胺信号通路、ctDNA动态监测等),同时采取粪便菌群(为探索神经-免疫-微生物轴)和唾液/尿素监测应激激素的替代方案设置。该项目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正在开展中。研究旨在提供足三里电针增效SCLC免疫治疗的高质量临床证据,为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开辟新思路。

2. 针灸足三里增效可切除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案

基于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足三里电针促进NK细胞激活的机制发现,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了这项针对可切除II-IIIA期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按1:1比例分为实验组(标准治疗+足三里电针治疗,41例)和对照组(仅标准治疗,41例)。干预周期为两个21天疗程,随访6个月,设置多个评估时间点动态观测。主要观察指标为R0切除率(衡量外科手术质量和彻底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和pCR率(衡量新辅助治疗有效的强有力指标),次要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率(OS)。在机制探索方面,将检测手术前后组织肿瘤微环境(TME)中肿瘤相关区域内CD4+、CD8+和CD56+细胞的百分比、NK细胞浸润密度(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或空间转录组技术)以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IL-6、IDO、精氨酸酶等)的表达水平。该项目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正在开展中。此研究旨在验证足三里电针治疗增效N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为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科学依据。

研究亮点

1.首次从分子机制层面揭示了神经刺激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

2.证实远程神经元刺激可有效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NK细胞,为神经-免疫-肿瘤轴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3.提出电针刺激足三里联合抗PD-1疗法克服TNBC免疫治疗耐药性的新策略,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可行性。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中医针灸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克服TNBC免疫治疗耐药性提供了全新思路。未来,这种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免疫治疗的方法有望应用于临床,为TNBC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68764625000123

Tags: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策略:足三里电针灸激活肿瘤浸润NK细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