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痤疮治疗中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儿童防晒与虫媒病毒感染的皮肤征象丨2025世界儿科皮肤病学大会热点速递

来源 2025-05-13 12:11:08 医疗资讯

第15届世界儿科皮肤病学大会(WCPD 2025)由国际儿童皮肤病学会(ISPD)与拉丁美洲儿科皮肤病学会(SDPL)联合主办,于2025年4月8日至11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作为全球儿科皮肤病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大会旨在汇聚全球儿童皮肤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相关医疗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本文就WCPD 2025上的几项热点议题报道如下。

痤疮治疗:规范使用抗生素的三大关键

痤疮是全球第八大常见病,影响了85%的青少年。局部和全身性抗生素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是痤疮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WCPD 2025会议期间的一项调查显示,3/4的参会医生表示会为痤疮患者开具抗生素处方。然而,全球抗菌药耐药问题日益严峻,痤疮相关细菌——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耐药株的出现也令人担忧。此外,治疗痤疮的抗生素还可能破坏肠道微生物群,并与化脓性链球菌在口咽部的定植及耐药性相关。

如何优化和规范化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痤疮?

在WCPD 2025大会上,阿根廷皮肤病学会痤疮委员会顾问、伊比利亚-拉丁美洲皮肤病学会前副主席、皮肤病学专家Patricia Troielli博士表示,应尽可能选择非抗生素疗法治疗痤疮,如需选用抗生素,则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严格选择患者、控制用药时间、注意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从而减少耐药性风险。

1. 严格患者选择,聚焦于炎症性痤疮

抗生素仅用于炎症性痤疮(丘疹、脓疱、结节),不应用于非炎症性痤疮(寻常粉刺)。建议将局部抗生素作为轻度至中度炎症性痤疮的一线治疗。

口服抗生素适用场景:中重度炎症、局部治疗失败(治疗8-12周无效)、大面积痤疮(面部、胸部、背部)或瘢痕高风险患者(如瘢痕体质或色素沉着)。

根据 2023 年发表的一项对 204 项临床研究的网络荟萃分析,治疗炎性病变最有效的是口服异维 A 酸,其次是局部抗生素联合壬二酸、口服抗生素联合维甲酸、过氧化苯甲酰联合局部抗生素或维甲酸。

禁忌: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应避免重复使用相同药物治疗;若患者已有 2-3 次抗生素治疗史,建议升级方案(如异维甲酸,女性患者可选螺内酯或避孕药)

2. 联合其方法:协同增效,减少耐药

推荐方案:外用抗生素需联用过氧化苯甲酰或维甲酸类药物;口服抗生素建议同时使用外用制剂(如过氧化苯甲酰),美国皮肤病学会(AAD)2024年指南强调,这样可降低耐药风险。

禁忌:避免同时使用外用抗生素(如克林霉素)和全身抗生素(如多西环素)。

3. 严格控制疗程,加强患者教育

抗生素疗程:根据治疗效果,口服抗生素的疗程通常为3~6个月。但AAD建议更短的疗程,即 3 到 4 个月,而英国NICE指南建议在口服抗生素治疗12 周后进行初步评估,若病变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消退,可联合局部方法再治疗12周。还有一些指南则规定用药时间不可超过3 个月。

需明确告知患者按疗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或自行延长用药而导致耐药。

儿童防晒:从婴儿期开始的终身必修课

在太阳光谱中,紫外线(UV)辐射的光生物活性最强。UVB 和短波长 UVA 射线可引起红斑和皮肤癌,主要影响浅色皮肤个体。长波长 UVA1 射线会导致色素沉着(晒黑)、光老化和皮肤癌,对中深色皮肤个体的影响更明显。

紫外线的危害广为认知,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占日光成分47%的可见光也会损害皮肤,在各种肤色个体中引起红斑、持久的色素沉着等,而且可见光的效果持续更长。

国际皮肤病学会联盟现任主席、美国皮肤病学会前任主席Henry W. Lim博士在WCPD 2025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儿童皮肤屏障薄、皮肤中黑色素含量低、户外活动多,晒伤史与成年后皮肤癌风险相关,因此,无论肤色深浅,儿童均需严格防晒!

防晒策略和防晒霜的选择

一些化学防晒剂如氧苯酮有干扰内分泌和破坏环境的潜在危害。但正确使用防晒霜的获益大于风险。如果担忧氧苯酮等物质的潜在危害,可考虑使用矿物质防晒剂或新批准的有机防晒剂。同时在防晒策略上,优先考虑限制阳光的照射并使用物理防护,例如荫凉、衣服、帽子和太阳镜,以减少对防晒霜的依赖。

6个月~2岁儿童:首选物理防护(荫凉、帽子、衣物),仅在暴露部位使用矿物防晒剂(氧化锌/二氧化钛),回家后及时清洁。

≥2岁儿童:可选择含色素的广谱高SPF防晒霜(防紫外线+可见光),并教育家长养成防晒习惯。9岁前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注意:虽然黑色素能提供一定的天然SPF(13.4),但并非完全防护,因此深色皮肤人群也需要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及远期皮肤癌的风险。

虫媒病毒感染:皮肤症状助力快速诊断

登革热和其他虫媒病毒感染的标志性症状是发烧、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和腹泻。然而,在虫媒病毒感染时皮肤症状也很常见,患者因此到皮肤科就诊。现任伊比利亚-拉丁美洲皮肤病学会现任主席、里约热内卢州联邦大学Omar Lupi教授认为,了解这些皮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早期、快速鉴别虫媒病毒感染。

常见虫媒病毒的皮损特点及鉴别

疾病名称

典型皮疹特征

其他关键表现

快速鉴别要点

登革热

经典表现:“红海白岛”样皮疹(红斑背景间散在正常皮肤);重症可出现皮肤苍白、湿冷伴瘀点/紫癜

出血倾向、高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极少数重症病例可致死

出血倾向显著

基孔肯雅热

40%-50%有皮肤损害,以麻疹样皮疹(发热后3-5天出现,3~4天消退)最多见,可伴色素沉着或急性间擦疹。20%伴轻度瘙痒

关节痛显著;罕见重症病例,如新生儿大疱性皮损,类似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关节痛明显

寨卡病毒

瘙痒性斑丘疹(可早于发热出现),出血表现罕见;流行期患病率差异大

新生儿小头畸形(垂直传播);罕见出血表现

瘙痒突出

奥罗普切热(新兴威胁)

60%的患者有皮疹,以红斑疹(20%-40%)和瘀点/出血疹(5%)为主;皮疹可在热退后复发(间隔15-28天),伴结膜充血、出血症状

发病突然,通常伴有发热、剧烈头痛、关节僵硬、疼痛、发冷,有时持续恶心和呕吐,持续长达7天,高达60%的病例在发热停止后症状复发

皮疹复发+多系统症状(如脑膜炎)

要注意的是,奥罗普切热作为新兴威胁,由奥罗普切病毒引起,主要存在于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但自2023年12月以来,全球报告了更多病例,2024年总计超过1万例,包括来自以前未检测到该病毒的地区。其主要传播媒介为蠓,常用驱蚊剂(如避蚊胺)对其无效,需加强环境控制与物理防护(长袖衣物、蚊帐)。该病我国尚未见报道,但若去往巴西、古巴等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需注意防护。

图片

(传播奥罗普切病毒的蠓)

来源:

1. Are You Prescribing Acne Antibiotics Right? Key Tips - Medscape - April 24, 2025.

2. Definitely, Photoprotection Is Required in Childhood - Medscape - April 25, 2025.

3. Skin Signs That Could Help You Diagnose Arboviruses Faster - Medscape - April 16, 2025.

4.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健康防护提示.  https://www.chinacdc.cn/jkts/202409/t20240912_299477.html

5.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

Tags: 痤疮治疗中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儿童防晒与虫媒病毒感染的皮肤征象丨2025世界儿科皮肤病学大会热点速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