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走路像踩棉花、双手直抖,还以为是“老寒腿”?43岁男子一查竟是罕见自身免疫病!

来源 2025-05-11 12:12:31 医疗资讯

43岁的小林,3年前开始觉得脚底怪怪的,“像踩在厚厚的袜子上”,麻麻木木、走路轻飘飘的,偶尔还伴随一丝抖动。他以为是久坐办公室、血液循环不畅,没怎么放在心上。可没想到,这种“不痛不痒”的小毛病竟逐年加重——麻木感从脚底逐渐“蔓延”到小腿,双手开始不听使唤,连拿筷子、系扣子都变得困难。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不仅容易摔倒,连原地转身都成了挑战。

在家人劝说下,小林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接受了丙球和激素治疗,病情稍有缓解。但没过多久,情况却再度恶化——四肢越来越沉重,像灌了铅一样沉甸甸的,走几步路都得人搀扶,昔日干练自信的中年男人,逐渐陷入了不能独行的无力与困惑中。可真正让医生警觉的,远不止这些表面的症状……

1 小林到底在那么了?

小林的病情看似“慢性CIDP反复发作”,实则暗藏玄机。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免疫球蛋白IgG、IgA显著升高,微量白蛋白(mAIb)高达2210 mg/L,显示血脑屏障受损;而脑脊液常规无炎性细胞,却出现异常红细胞增多,排除感染性因素。真正引起医生警觉的是抗NF155抗体的阳性——血清滴度高达1:1000,脑脊液也呈阳性(1:10),明确诊断为抗NF155 IgG4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Autoimmune Nodopathy, AN),一种近年来逐渐被认知的罕见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

进一步的电生理检查揭示了病变的严重性:四肢多条神经脱髓鞘和轴索联合损伤,F波、H反射消失,提示神经传导几近中断,且颈丛神经水肿增粗,反映病灶分布广泛。相比传统的CIDP,NF155相关的AN起病更早、病程更慢、对激素和丙球反应不佳,但更有可能对靶向B细胞的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产生积极反应。也正因为如此,小林的“顽固神经病”诊断被彻底改写,为其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关键转折点。

图片

2 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

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autoimmune nodopathy,AN)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类似CIDP,IVIG治疗效果不佳,血清中可检测到抗郎飞结抗体,其中抗神经束蛋白(NF)155、接触蛋白1(CNTN1)、接触蛋白相关蛋白 1(Caspr1)抗体为结旁抗体,抗NF186/NF140抗体为结区抗体,主要为IgG4亚型 。

其流行病学资料较少,约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人群的 5%~10% 

3 临床表现

AN通常表现为多发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病情进展大于8周,根据致病抗体的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1.抗NF155-IgG4抗体相关周围神经病 :(1)临床最常见,发生率约为CIDP的1%~10%。(2)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为慢性起病,少数可呈亚急性。(3)四肢无力远端重于近端,可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常有幅度较大的低频震颤,震颤可见于上肢,也可见于头部和舌。(4)30%~50%的患者可出现面肌无力、眼肌麻痹、视乳头水肿等脑神经受累表现,极少数可合并脑白质病变。

2.抗CNTN1-IgG4抗体相关周围神经病:(1)发生率为CIDP的 0.7%~2.4%,以中老年男性多见。(2)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展较快,早期可类似GBS,也有慢性起病者。(3)无力以肢体远端为主,感觉性共济失调常见,可有姿势性震颤;也有以感觉受累为主者。(4)可有脑神经受累和神经痛。(5)半数以上的患者可伴有膜性肾病。

3.抗Caspr1抗体和抗Caspr1/CNTN1复合体抗体IgG4相关周围神经病:(1)发生率约为CIDP的0.2%~1.9%。(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展快速。约半数的患者早期被误诊为GBS。(3)两种抗体相关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相似。感觉运动均可受累,可见感觉性共济失调和震颤,并较早出现运动轴索损伤。(4)近半数患者有神经痛,可为较突出的症状。可有脑神经受累,个别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4.抗NF186/140抗体相关周围神经病 :(1)较为少见,多为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也有慢性起病者。(2)临床通常表现为对称性运动感觉均受累,远端重于近端,部分患者可有不对称表现。(3)通常无震颤及共济失调。(4)可合并肾病综合征。

4 诊断

1. 临床表现:(1)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发病8周后仍持续进展。(2)临床符合多发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3)可伴有明显共济失调、震颤或神经痛;可伴有肾病综合征。

2. 电生理表现:(1)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可见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异常波形离散和传导阻滞,F波传导速度下降,类似髓鞘病变特点。(2)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均可见波幅明显下降,针极肌电图见异常自发电位、募集减少,较早出现明显轴索损害特点。

3. 抗体检测:血清抗郎飞结抗体呈阳性。

4. 脑脊液检测:可见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蛋白常明显升高。

5 治疗

(1)利妥昔单抗、糖皮质激素和血浆置换均可用于AN的治疗。除部分NF186抗体相关AN外,IVIG治疗AN有效的可能性较小。

(2)利妥昔单抗在大部分AN患者中有效,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注意其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有效,且递减至小剂量临床无复发,可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4)如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在减量过程中复发,可考虑更换为利妥昔单抗。

(5)血浆置换可尝试用于AN早期、起病急、病情重的患者。

(6)早期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或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否能够减少残疾,仍有待研究。

(7)如果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或血浆置换效果均不佳,或因其他因素无法使用者,可以根据临床经验,个体化选择环磷酰胺等免疫制剂。

参考资料:

[1]张亚锋. 抗NF155 IgG4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1例.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5,07(01):E0726-E072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 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5):437-442.

Tags: 走路像踩棉花、双手直抖,还以为是“老寒腿”?43岁男子一查竟是罕见自身免疫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