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4年FIGO绝经激素治疗立场声明解读!

来源 2025-05-08 12:13:49 医疗资讯

绝经是由于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竭所导致,这一过程不仅常伴有潮热、出汗和情绪波动等症状,还可能引发一些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整体健康状况。绝经激素治疗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更年期的临床症状,并在预防和治疗其远期并发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更年期症状及绝经激素治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治疗,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于2024年1月发布了最新的立场声明。本文将对声明的要点进行解读,并对近年来的一些国内外绝经激素治疗相关指南进行对比,以期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绝经期。根据2018年我国的人口统计资料,5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已超过2亿。围绝经期的女性常常伴随着潮热、睡眠障碍和情绪波动等症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然而,社会对绝经的认知仍然不足,导致许多女性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感到孤立无援。同时,绝经后激素缺乏所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远期并发症也不容忽视。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MHT)在缓解症状和防治远期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MHT被专业医师视为安全且有效,但由于疗效存在个体差异、非专业人士对安全性的顾虑以及文化认知等问题,医疗实践中仍然面临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明确的指导,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制定了MHT相关立场声明(以下简称FIGO声明)。FIGO声明基于科学证据,旨在解答关于MHT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一些问题;FIGO声明使用清晰的语言重点阐述了MHT的利弊,并指导临床医生在面对患者咨询时应强调的要点;FIGO声明还指出在MHT开始前和进行过程中需要评估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帮助医生支持女性在更年期的健康需求。本文将总结并解读其中的要点。同时,由于FIGO声明是立足于全球视角提出的建议,而绝经本身和MHT的药物种类可及性、用药习惯等均具有地域和种族差异,因此本文也会同时提及北美绝经学会(NAMS)2022年激素治疗立场声明和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分析解读其中的一些异同之处。

一、针对MHT的总体看法

FIGO声明强调咨询是更年期医疗保健的核心,内容包括提高对更年期症状的了解和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提供,例如使用MHT和改善生活方式等。而在绝经期或围绝经期所做出的改变,是对健康影响最显著的。2023年版的中国指南进一步明确治疗开始的最佳时机:对于年龄<60岁或绝经10年内无禁忌证的女性,MHT用于缓解血管舒缩症状(vasomotor symptoms, VMS)和预防骨质疏松的获益风险比更高。

FIGO声明指出,对于出现VMS和泌尿生殖症状的女性,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MHT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治疗时需要注意个体化,权衡潜在风险与收益,即应对患者症状需求,希望达成的目的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治疗应在绝经症状初现时开始,并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持续进行。

在FIGO声明中,认为MHT禁忌症包括乳腺癌、严重活动性肝脏疾病、冠心病、中风、静脉血栓栓塞,并指出这些禁忌症不适用于经阴道雌激素治疗,因为这一途径的入血的激素浓度极低。

需要注意的是,NAMS立场声明和中国指南关于禁忌症有一些额外的条目:2022年NAMS立场声明认为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肝病、既往雌激素敏感癌症(包括乳腺癌)、既往有冠心病、中风、心肌梗死或深静脉血栓、血栓栓塞性疾病史、遗传性血栓栓塞性疾病为口服和经皮激素治疗的禁忌症;2023年中国指南中禁忌症则在FIGO声明已列出的项目基础上,增加了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已知或可疑患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以及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并细化“静脉血栓事件”为“最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而冠心病、中风则纳入为“慎用情况”。关于这些禁忌症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一些尚有争议的不良事件有关,例如冠心病和中风。尽管有研究提示MHT增加其风险,但总体而言其增加程度都是罕见的,因此后续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进一步进行探索验证。同时,各指南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及临床实践的差异,例如亚洲女性的静脉血栓风险相对较低,这也可能是中国指南禁忌症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评估当地患者的具体情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次FIGO声明中未明确提及MHT的适应症。结合2022年NAMS立场声明及2023年版中国绝经激素治疗指南,目前认为的MHT适应症主要有以下4个:绝经相关症状(需排除器质性疾病)、预防骨质丢失、早发性雌激素低下、泌尿生殖症状。此外需要强调的是,MHT是医疗措施,只在有适应证时才考虑应用。

二、MHT对不同靶器官和系统的获益

MHT通过激素的补充,对更年期女性多个靶器官和系统带来了积极的获益,能有效缓解女性更年期不适症状,并对一些远期疾病风险的降低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都能带来获益。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MHT对不同靶器官和系统的具体有利影响。

(一)中枢神经系统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症状包括VMS、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性欲减退等,MHT被证实对这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MH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开始治疗的时机。总体而言,MHT对中枢神经症状的缓解大多有益,以下将对这些明确的获益进行叙述解读。

1.VMS:FIGO声明指出,对于有VMS的女性,只要没有激素治疗的禁忌症,都应该进行MHT以缓解症状。即使在低剂量下,MHT仍能有效缓解VMS。其中,雌孕激素治疗(estrogen progestogen therapy, EPT)和巴多昔芬与结合雌激素(the bazedoxifene/conjugated estrogens, BZA/CE)的组合被认为疗效最佳。替勃龙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MHT被认为是VMS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国指南中依旧着重介绍一些非激素疗法,尤其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例如中成药(香芍颗粒、坤泰胶囊等)、植物药(黑升麻)、针灸疗法等,其余的非激素治疗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星状神经节阻滞、正念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

2.睡眠障碍:尽管大部分睡眠障碍可能与VMS相关,但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被认为可能是独立存在的。此外,雌激素被发现能够独立于潮热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而黄体酮也有助于缓解更年期女性的失眠。因此,FIGO声明认为,患有睡眠障碍的女性在使用MHT来缓解更年期症状时,将显著受益于睡眠的改善;同时,对于合并中重度的VMS的患者,BZA/CE联合治疗对其睡眠有积极影响。

3.性欲低下:FIGO声明中认为替勃龙是恢复性功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绝经早期,经皮雌二醇治疗与女性整体性功能的显著改善相关。对于存在性欲减退的女性,经皮睾酮治疗可用于恢复性功能,但需要谨慎把握用量和用药时长:应控制总睾酮水平在绝经前的生理范围,且用药超过2年则无相关安全数据;如果在治疗后6个月内无反应,则应停止治疗。同时,口服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和阴道用DHEA也对于性功能有改善作用。但关于睾酮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目前全球大多数女性用睾酮处方仍然是超适应证的,直到最近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才批准了对于性欲低下女性使用1%的睾丸激素乳膏。在2022年NAMS立场声明中额外强调了阴道用雌激素的重要作用,因为考虑绝经女性性障碍与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GSM)关系密切。除了上述的激素药物外,2023年版中国指南还提出了一些非激素疗法,包括阴道用保湿剂和润滑剂、激光治疗等。

(二)骨骼系统

FIGO声明提出,雌孕激素治疗和替勃龙都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且对于雌孕激素治疗来说,对骨骼的保护作用直到治疗结束后都是存在的。

2022年版NAMS立场声明强调:激素治疗应仅作为预防措施,而非治疗手段;同时,激素治疗的开始或停止应主要考虑骨骼以外的益处和风险。2023年版中国指南中指出,绝经后或在雌激素缺乏的任何阶段,尽早启动MHT能取得更大的获益,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

对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女性,FIGO声明未专门提及其骨质疏松方面的MHT治疗建议。而NAMS声明则建议:相较于其他针对骨骼的治疗,激素疗法更适合POI患者用于预防骨质疏松,并且推荐用药至少持续到绝经年龄;对于这部分年轻女性,可能需要更高剂量的激素治疗,以有效预防骨质丢失。FIGO声明中认为早期启动MHT能提供延长寿命的益处,这种益处部分可能源于对骨骼的保护作用。

(三)生殖泌尿系统

FIGO声明在MHT对生殖泌尿系统部分的影响中,主要叙述了其对乳腺、卵巢、子宫、阴道、外阴和尿道的影响,其中MHT的获益主要体现在对外阴、阴道、尿道的作用上。

阴道雌激素治疗是减轻外阴阴道萎缩症状的一线治疗方案,同时雌激素、雌孕激素治疗和替勃龙等全身性MHT也可以缓解症状。此外,阴道用DHEA同样能减轻外阴阴道萎缩和性不适等症状。

MHT对泌尿系统症状的影响取决于所使用的类型。局部阴道雌激素治疗对于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反复尿路感染等女性有疗效,但全身性MHT可能加重尿失禁和尿路症状,以及可能加重盆腔脏器脱垂。

除激素治疗外,口服奥司匹米芬也是一种对外阴阴道萎缩有治疗效果的全身性非激素治疗方案。

(四)胃肠道系统

FIGO声明认为,雌激素、雌孕激素和替勃龙治疗均降低了女性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目前关于MHT与结直肠癌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议:观察性研究发现无论是雌激素还是雌孕激素治疗均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妇女健康倡议(WHI)研究则发现雌激素治疗不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但雌孕激素联合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而无论是雌激素治疗还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都没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此外,2023年中国指南还指出,MHT不增加胆道癌风险,有可能降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五)整体寿命

FIGO声明中提出了MHT对寿命的影响,认为雌孕激素治疗使总死亡率降低。在50岁之前开始进行MHT的早绝经妇女在延长寿命方面最显著。

三、MHT对

靶器官和系统的获益、风险并存

对于某些靶器官和系统而言,MHT所带来的益处或风险可能会受到其启动时机、具体用药方案等因素的影响。本部分将探讨这些利弊如何随用药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一)心血管系统

FIGO声明认为,MHT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效果因起始年龄和绝经后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具体为:60岁及以下开始治疗,或在末次月经后10年内开始治疗的妇女,因心血管原因或心肌梗死而死亡的风险较低,且这些益处在MHT停止后仍持续数年;有研究发现,在绝经后的第2个十年中,MHT可能既不提供心血管保护作用,又不增加风险;而在绝经20年后则不应该开始MHT,因为这可能会显著增加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冠心病风险。

2022年版NAMS立场声明和2023年版中国指南对MHT治疗“时间窗”的观点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争议。两份声明和指南均认为,绝经10年后的女性会面临冠心病或卒中风险的增加。然而,对于绝经前10年中MHT在心血管方面的利大于弊这一观点,二者均明确肯定。

激素治疗的剂量、配方、给药途径等也可能影响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FIGO声明中指出:经皮雌激素倾向于降低中风的风险,并且不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sis, VTE)的风险,这使其成为对血栓风险较高女性有利的方案;口服雌二醇,特别是口服的结合雌激素(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 CEE),在中等剂量和高剂量下会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口服雌二醇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谨慎考虑;此外,孕激素的选择也会影响血栓形成风险,例如微粒化黄体酮和地屈孕酮不增加风险;对于其他激素类药物,替勃龙被发现不增加VTE风险,但可能增加60~85岁女性中风风险。因此,经皮雌激素和必要时使用的微粒化黄体酮或地屈孕酮应作为首选的MHT方案,尤其适用于那些基线血栓栓塞风险增加的女性。

2022年NAMS立场声明补充,激素治疗的剂量、配方、给药途径和使用时间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目前所进行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白种人的,尚缺乏其他人种的研究结果以及不同人种之间人种差异方面的研究。同时其还强调,尽管在一些情况下,MHT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激素治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或二级预防。

(二)内分泌系统

FIGO声明指出,MHT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胰岛素抵抗和延缓糖尿病进展,可以有利于有绝经症状的2型糖尿病妇女。而替勃龙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因此患有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妇女不应该使用替勃龙来改善她们的更年期症状。

2023年中国绝经激素治疗指南中额外提出,雌激素口服与经皮给药相比,能更大程度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尤其在绝经10年内获益更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MHT不应当被用作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认知障碍和情绪

FIGO声明中提及,当在围绝经期或绝经后早期(距离末次月经<5年)开始激素治疗,对老年女性的认知有改善效果,而当开始激素治疗过晚,则对于认知功能可能反而有害。因此,建议在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及时开始MHT,能够有认知方面最大的获益,而对于手术绝经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应该提供MHT以减少她们一生中出现认知障碍的风险。

对于阿兹海默症高风险的女性,早使用激素治疗能降低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但不同的研究对激素治疗与阿尔兹海默症的关系结论不一,甚至相互矛盾,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需注意,2022年NAMS立场声明中指出目前尚不建议在任何年龄进行激素治疗来预防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因此,单纯改善认知功能不应当作为MHT开始用药的原因,仅应当作为MHT用药后的收益之一。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FIGO声明中认为MHT和抑郁药合用时对抑郁也有一定的疗效,但2022年NAMS立场声明对此有额外的补充:围绝经期的抑郁症妇女,雌激素疗法改善抑郁症状的程度类似于抗抑郁药物,并有增加抗抑郁药物疗效,但对治疗绝经后妇女的抑郁症则无效,因此对抑郁症的改善需注意用药时机。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如同认知障碍一样,抑郁症也并不是激素治疗的指征。

四、MHT对乳腺及生殖系统的风险

MHT最令人担忧的风险主要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密切相关,包括乳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等。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通常会下降,而MHT的目的是通过外源性激素的补充来缓解更年期症状,但同时这种激素的补充也可能刺激某些依赖于激素的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FIGO声明中对于MHT风险部分的观点。

(一)乳腺

MHT对乳腺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此次FIGO声明中给出了一些认可其安全性的建议。FIGO声明认为以下两种情况下MHT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1)仅使用雌激素来缓解更年期症状;(2)50岁之前因卵巢功能不全而进行的MHT。同时,FIGO声明也提出避免增加乳腺癌风险的两点建议:(1)对于保留子宫的女性,应该选取天然孕酮或地屈孕酮;(2)对于使用替勃龙的女性,使用时间应该控制于<5年内。

关于MHT对乳腺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的用药类型。单雌激素治疗被认为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甚至有研究发现CEE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在雌孕激素治疗中,乳腺癌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孕激素的类型:醋酸甲羟孕酮、炔诺酮、左炔诺孕酮会增加乳腺癌风险,而地屈孕酮和黄体酮不增加风险。但也有部分研究有不同意见,例如一项芬兰的研究中,不但单雌激素治疗降低乳腺癌风险,雌孕激素(孕激素为醋酸甲羟孕酮或炔诺酮)也会降低乳腺癌风险。替勃龙短期使用(<5年)是安全的,而长期的使用目前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研究认为其增加乳腺癌风险,但也有针对韩国人群的研究发现,即使长期使用,替勃龙也可能降低乳腺癌的风险。组织选择性雌激素复合物对乳腺癌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即使是长期使用,也有较好的安全性。

乳腺癌的风险与雌孕激素治疗时间呈正相关,还与雌孕激素治疗开始的年龄相关。前述的芬兰研究中,雌孕激素治疗降低乳腺癌风险最显著的年龄段为50~59岁、60~-69岁。正如FIGO声明所指,MHT治疗POI或手术绝经的女性在50岁之前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与FIGO声明中对MHT在乳腺癌方面安全性的认可相似,2022年版NAMS立场声明和2023年版中国指南均指出,尽管雌孕激素治疗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但这种风险仍然被认为是“罕见的”。同时,乳腺癌的归因风险研究显示,雌孕激素治疗所增加的风险与一些可改变的因素,如肥胖、缺乏锻炼以及每天饮用两杯葡萄酒等,所带来的风险水平相似。

此外,NAMS立场声明也新增了更多证据证实MHT不会进一步增加乳腺癌高危女性(乳癌家族史、BRCA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二)子宫

FIGO声明中认为:单雌激素治疗增加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风险,而雌孕激素治疗降低内膜癌风险;替勃龙增加内膜癌风险,尤其是10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增加I型内膜癌的发病率。因此,未切除子宫的女性应当使用雌孕激素治疗,而由于个体因素而导致子宫内膜癌基线风险增加的妇女不应使用替勃龙来缓解更年期症状。

2023年版中国指南则进一步说明了雌孕激素具体用药方案对内膜癌风险的影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5年内不增加内膜癌风险,但5年后依旧存在风险的增加;连续联合治疗不增加风险。因此,建议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如无月经样出血需求,应将序贯治疗逐渐过渡至连续联合治疗。而关于替勃龙对内膜的影响,该指南也有不同意见。中国指南认为,使用替勃龙2年内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2年以上的风险尚无明确结论。

阴道局部用低剂量雌激素并不增加内膜癌的风险,因此不需要额外加用孕激素补充治疗。

(三)卵巢

FIGO声明中指出,雌孕激素治疗和雌激素治疗都与浆液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样卵巢癌的风险增加有关,而替勃龙与上皮性卵巢癌的风险增加相关,尤其>10年的长期使用和浆液性癌风险增加有关。因此FIGO声明建议,对于有卵巢风险的女性,MHT前应该充分告知相关风险。而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即使切除子宫后,也不应当采取单雌激素治疗,MHT时应选择雌孕激素或替勃龙治疗,且需告知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MHT对卵巢癌发病的影响还具有争议:有Meta分析发现,无论是单雌激素疗法还是雌孕激素疗法都增加卵巢癌发病率;但也有高质量的WHI研究认为雌孕激素疗法并没有造成卵巢癌风险的增加。后续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探索。因此,在对患者进行MHT治疗时,尤其是本身具有卵巢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充分告知相关的潜在风险。

五、MHT的剂型

FIGO声明中对于不同情况下的MHT方案选择给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建议。关于全身性MHT治疗,FIGO声明主要把目标女性划分为健康体重的绝经早期女性、健康体重的绝经后期女性、超重[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绝经早期女性、年轻的手术绝经女性和POI女性,其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表1所述。阴道局部雌激素用药被认为不会增加内膜癌的风险,因此不需要使用孕激素进行拮抗。此外,由于阴道用药仅有微量的药物成分进入循环系统,当乳腺癌女性出现严重GSM,且非激素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在阴道内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药物。

图片

(表1,点击查看大图)

FIGO声明和2023年中国绝经激素治疗指南中均十分详细地列出相应MHT治疗方案的具体给药方式和具体剂量,非常便于参考和使用。中国指南对于雌孕激素治疗方案有更细的推荐: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女性可采用周期序贯或连续序贯方案,绝经后期则建议过渡至连续联合方案。

FIGO声明和2022年NAMS立场声明均不推荐临床医生自行搭配复方激素治疗方案,建议仅使用政府(如FDA)批准的复方激素制剂。中国指南未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可能由于中国临床医生更倾向于使用市场上获批的激素药物,而非自行调配的复方激素制剂。

六、生活方式与MHT

FIGO声明中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主要包括适当运动、健康饮食、减少烟酒摄入、参与休闲活动等。FIGO声明中指出,每周150~300 min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或每周75~150 min的高强度体育活动可降低心血管和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强度负荷的有氧活动和阻力训练可以是提高肌肉和骨量,但具体运动计划对于老年绝经女性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地中海饮食、减少饮酒量和戒烟对于降低心血管、癌症风险同样有益。此外,参加休闲活动,例如参观艺术展览、阅读、听音乐、唱歌和绘画等,与降低抑郁、痴呆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呈正相关。

2023年中国绝经激素指南同样强调了绝经女性应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出一些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建议。运动方面,指南建议每周规律有氧运动3~5次,累计150 min;此外每周另外加2~3次抗阻力运动。饮食方面则是基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多吃蔬果、奶类、全谷物、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控糖、少油、少盐、限酒、戒烟和足量饮水。

七、MHT过程中的随访和评估

FIGO声明指出,MHT治疗期间应该密切监测,当用药和病情稳定后建议每年进行体检。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体重、血压、影像学检查(针对乳腺和子宫内膜)。其中,若有异常出血且子宫内膜厚度>4 mm,或反复异常出血,应进行子宫内膜活检评估。而对于无症状的女性,需要活检的内膜厚度界限还缺乏明确的研究。在每年检查过程中,只要用药女性未出现MHT禁忌症,仍考虑治疗利大于弊,可以继续MHT。

关于随访频次,2023年中国指南补充指出更细致的随访建议。MHT用药第1年应当分别在用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此后每年个体化评估;而关于内膜评估,该指南认为,MHT启动后6个月内出现非预期子宫出血,可以通过调整药物方案来调节,而用药6个月后的异常出血应当超声评估内膜情况,必要时活检。对于无出血的女性,中国指南建议将8 mm作为需要活检内膜的临界值。当出现异常内膜超声影响,例如回声不均、异常血流时,即使厚度<8 mm,也应当视情况必要时活检或宫腔镜评估。

对于用药时长,2022年NAMS立场声明同样认为在定期监测的情况下,无需常规停止激素治疗,而对于65岁以上、或者接受MHT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该定期重新评估合并症以决定是否需要减量或者停用激素。此外该声明仍然强调“最低有效剂量”,即推荐使用尽量小的、又能达到治疗目的的剂量。低剂量阴道雌激素补充治疗(estrogen therapy, ET)不受年龄和使用时长的限制。

八、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FIGO关于MHT的立场声明为我们提供了对MH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深入理解。该声明立足全球视角,提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的重要建议和利弊风险分析,强调了MHT在缓解绝经症状和预防长期健康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并倡导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化治疗。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女性的生活质量,还为临床医生在应对绝经女性的健康需求时提供了科学依据。与2022年版NAMS激素治疗立场声明和2023年版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相比,2024年版FIGO立场声明在很多重要的方面均与之有类似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见解。但在具体指导建议上,这些声明和指南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这意味着在绝经领域,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一些尚未有定论的问题。将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MHT的安全性及其对女性健康的长期影响将更加明确,这将有助于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全球绝经女性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谢卓霖,陈蓉.2024年FIGO绝经激素治疗立场声明解读[J].生殖医学杂志,2025,34(4):423-429.

Tags: 2024年FIGO绝经激素治疗立场声明解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