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背景介绍:
细菌感染,作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显著增加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细菌历经漫长进化,形成了高度适应性的机制,使其能够有效感知并响应环境和细胞内的变化。在检测到环境变化或细胞损伤时,细菌可迅速启动防御策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针对和削弱这些细菌防御机制,成为提高抗菌治疗效果的潜在策略。
生物防御机制是生存的基石,不仅保护生物免受内外刺激,还通过维持体内平衡、促进进化适应和支持种群健康,确保生物长期生存。在抗菌治疗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s)是细菌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在正常细胞中,HSPs对修复合成过程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至关重要,从而维持细胞健康和功能。然而,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感染),HSPs可能保护病原体细胞,给治疗带来挑战。细菌中的HSPs通过响应环境压力、修复受损的大分子和维持关键代谢活动,帮助维持细胞稳态。此外,它们还通过稳定蛋白质和保持其功能完整性,提高细菌的耐受能力。目前,关于HS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热治疗(PTT),但涉及蛋白质变性治疗(如光动力治疗(PDT)和化学动力治疗)的研究表明,这些治疗也可能诱导HSPs的表达。此外,HSPs已被认为是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细菌在损伤和环境刺激下激活HSP介导的防御机制的确切机制,对于开发增强抗菌效果的有效策略至关重要。
作为HSPs功能的补充,双组分系统(TCS)为细菌提供了一种精密的信号网络,用以感知和响应环境及细胞内的变化。TCS广泛存在于细菌中,通常由两个关键蛋白组成:传感激酶和响应调节蛋白。传感激酶检测外界信号并进行自我磷酸化,随后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响应调节蛋白上,从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包括由σ因子系统。σ因子通过调节热休克基因的表达来控制HSPs的合成。TCS作为一种传感-调控系统,通过感知环境信号调节细菌生理和行为,而HSPs作为分子伴侣,通过确保蛋白质正确折叠和介导细胞应激反应,它们构成了细菌防御机制的重要途径。这种协同作用使细菌能够有效适应和抵御细胞内及环境挑战。
基于以上情况,吉林大学周兵帅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Au@mSiO2-MnCO/IR780 NPs在PDT和PTT治疗期间抑制细菌的TCS活性。在NIR光照射下,这些纳米NPs能够精确调控一氧化碳(CO)释放,使细菌保持在易感状态并破坏其修复机制,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其中,金纳米棒(Au rods)作为光热剂,而IR780在NIR光照射下能够产生活性氧(ROS)并发出NIR的荧光,利用其荧光性能能够实现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测。同时,ROS诱导释放的CO能够抑制TCS、σ因子系统及HSPs表达,削弱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此外,Mn2+催化H2O2转化为O2,缓解脓肿部位的缺氧环境,增强PDT疗效。通过削弱细菌防御机制并改善缺氧环境,该NPs在动物脓肿模型中表现出高达99.87%的抗菌效率,并实现97.3%的创面愈合面积。
图1 Au@mSiO2-MnCO/IR780增强抗菌效果示意图。在808 nm光照射下,Au@mSiO2-MnCO/IR780能够产生ROS和热量,能够直接导致细菌死亡。此外,这些NPs释放CO能够破坏细菌的防御机制,使其对微环境变化敏感性降低。同时,NPs催化H2O2产生O2的产生增强PDT的治疗效果。
图2 CO抑制HSP70表达的机制。(A)CO处理后DEGs火山分布图(红色表示上调基因,蓝色表示下调基因,灰色表示无显著差异)。(B)CO处理后的DEGs网络分析。(C, D)下调和上调DEGs的GO富集分析。(E, F)不同NP处理后CpxA和CpxR mRNA的相对表达量。(G)不同NP处理后RpoH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H)不同NP处理后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I)CO抑制HSP70表达、增强PDT/PTT效应的机制示意图。(p < 0.05,不同字母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n = 6,n为独立实验数据个数)。
总结: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CO的多功能纳米平台——Au@mSiO2-MnCO/IR780,通过整合协同光治疗和气体治疗来对抗生物膜。与其他气体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研究相比,其关键的创新在于阐明热休克蛋白的反应机制,并有策略地通过CO干扰其激活,从而显著增强了光治疗的治疗效果。同时,Mn2⁺催化H2O2分解生成O2,缓解了深部脓肿的缺氧微环境,进一步提高了PDT的疗效。此外,IR780的荧光特性实现了NPs在脓肿部位的精准成像,为光治疗提供了实时引导。基于其卓越的抗菌性能,该NPs在体外实验中实现了99.99%的抗菌效率,在体内实验中抗菌效率高达99.87%。在动物脓肿模型中,Au@mSiO2-MnCO/IR780组的愈合面积达到97.3%,这归功于光疗与气体疗法的协同作用。这一整合策略通过破坏细菌防御机制并优化微环境,为治疗深部感染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由吉林大学董彪教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娇副教授(基础医学院)以及刘海鹏副主任医师(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文章的共同指导完成,周兵帅博士(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资助与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5.137724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