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爱儿小醉】超声引导下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麻醉中的疗效

来源 2025-05-06 12:14:04 医疗资讯

图片

引言

目前,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如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手术)在日间手术中的开展呈上升趋势。快速恢复和个性化的术后疼痛缓解是此类手术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起源于1和胸12神经,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走行,直至在髂前上棘内侧附近穿出腹内斜肌。这些神经支配女性大阴唇、男性阴囊、腹股沟区和下腹部的感觉。由于其走行表浅、阻滞操作相对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能缩短儿童苏醒时间、对全身影响小且术后镇痛时间长,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已成为临床麻醉中神经定位的首选方法,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儿外周神经阻滞。这种先进方法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少的并发症。

目前超声引导下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是将超声探头沿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冠状位放置。神经阻滞时的进针方向与该连线一致,朝向骨盆。由于穿刺点和穿刺路径相对靠近腹部中线,存在穿透腹壁并损伤腹腔脏器的风险。不仅如此,由于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靠近髂前上棘,探头外侧部分需要越过髂前上棘。儿童腹股沟区面积小,腹壁组织薄,平卧后多数有明显的腹部凹陷,明显低于髂前上棘水平。这些特点对超声探头与腹壁的贴合度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超声成像质量。此外,对于体型较瘦、仰卧位时腹部凹陷的儿童,超声探头呈外高内低的倾斜放置,超声束与穿刺针之间的夹角增大,成像质量和引导效率降低。

因此,改进现有操作技术,采用一种相对易于操作、安全可靠且能克服上述不利影响的超声引导下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超声探头沿腹股沟区长轴放置,从腹股沟区上方进针,并采用平面内技术进行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操作更方便,可有效降低穿刺针对腹腔脏器的损伤风险,避免其他弊端。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选取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100 例患儿。将患儿队列分为两组:腹股沟组和脐髂组,每组 50 例。

纳入标准无全身性疾病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为有呼吸道感染、哮喘或癫痫病史重要辅助检查存在结果异常患者或监护人拒绝参与以及存在神经阻滞禁忌证(如穿刺部位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

患者进入麻醉准备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舒芬太尼3μg/kg 和丙泊酚 3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通过面罩给予纯氧,并以5mgkg¹h¹ 的速度经静脉泵输注丙泊酚。使用1% 利多卡因和 0.25% 罗哌卡因的混合局部麻醉药进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脐髂组将线阵超声探头沿脐与髂前上棘的连线,放置在手术侧髂前上棘附近。仔细调整超声探头向头侧或尾侧移动,以确认位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的位置。随后,采用平面内进针方式。将针尖置于两根神经之间并回抽无血后,注射0.4mL/kg 的局部麻醉药溶液。

腹股沟组将线阵超声探头沿患儿身体横轴,放置在髂嵴水平附近及上方,然后沿髂前嵴边缘逐渐向内下方移动至髂前上棘附近位置。移动探头时,重点寻找包含位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的清晰平面,并使神经位于屏幕中心。然后,将超声探头沿髂骨方向逐渐转动。转动过程中,始终将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保持在屏幕中心。从探头近端向远端采用平面内方式插入阻滞针。当阻滞针尖位于这些神经之间时,先回抽无血,注射0.4mL/kg 的局部麻醉药溶液。

术中麻醉操作记录神经阻滞后的心率、血压和SpO神经阻滞完成后,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无明显特殊变化,由研究者B 将患儿送至手术室连接手术室的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血压和SpO。在此过程中持续以5mgkg¹h¹ 的速度泵注丙泊酚,确认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由研究者B 进一步观察和后续处理。外科医生消毒铺巾后,手术开始。记录皮肤切开前后和腹膜牵引期间的心率、血压和 SpO

记录术中影响手术进程的身体运动情况(不包括手指或脚趾的轻微运动),每次发生时静脉注射1mg/kg 丙泊酚。注射后观察 1 分钟,再恢复手术。记录术中患儿 SpO<90% 的情况,给予手动面罩通气。如果缺氧情况持续无法缓解,则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通气。手术结束后,常规全身麻醉苏醒,将患儿送回日间病房。记录患儿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院前的生命体征和手术切口疼痛情况采用FLACC 疼痛行为量表调查患者家长满意度。术后24 小时通过电话随访患儿的切口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图片

 

两组血流动力学、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比较

腹股沟组患儿在T1、T2 和 T3 时间点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脐髂组在T2 时间点的参数显著高于 T1 和 T3 时间点,且 T3 时间点的值高于 T1 时间点(P<0.05)。

虽然两组在T1 时间点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 T2 和 T3 时间点,腹股沟组患儿的值低于脐髂组(P<0.05),见表 2。

图片

 

两组手术和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腹股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停留时间短于脐髂组(P<0.05)。此外,腹股沟组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低于脐髂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图片

两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股沟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低于脐髂组(P<0.05)。

然而,两组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图片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两组患儿在苏醒时、术后2 小时和术后 8 小时的 FLACC 疼痛行为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

在苏醒时和术后2 小时,腹股沟组的 FLACC 评分低于脐髂组(P<0.05)。术后 8 小时,两组的 FLACC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图片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腹股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脐髂组的80.00%(40/50)(χ²=8.274,P<0.05),见表 6。

图片

结论

改良的超声引导下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麻醉中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采用腹股沟组技术,即使在需要深入腹部穿刺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低体重指数,即BMI<13.9 的儿童),神经阻滞操作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爱儿小醉 点评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小儿腹股沟区域手术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者认为超声探头沿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冠状位放置的方法,超声成像质量和引导效率降低。因此,研究了将线阵超声探头沿患儿身体横轴,放置在髂嵴水平附近及上方,然后沿髂前嵴边缘逐渐向内下方移动至髂前上棘附近位置,确定包含位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的清晰平面,从探头近端向远端采用平面内针。这种方法进针更加方便,但作者的研究中两种方法都阻滞了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都一样的情况下,术后镇痛效果不一致让人无法理解,可能作者在采用超声探头沿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冠状位放置的方法时,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中有一根神经阻滞是不完善的。

Tags: 【爱儿小醉】超声引导下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麻醉中的疗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