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纵向研究揭示早期生活压力对全脑功能连接及情绪调节的特异性影响

来源 2025-04-23 12:10:42 医疗资讯

早期生活压力(ELS)对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既往研究多聚焦于特定脑区(如额叶-边缘通路)的功能异常,但对压力暴露时间点的特异性作用及全脑网络层面的探讨仍显不足。本研究通过纵向出生队列数据,探究了不同发育阶段压力暴露与成年期情绪调节任务中全脑功能连接的关联。研究团队利用曼海姆儿童风险研究队列,对161名32岁成年人进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情绪调节任务,结合广义心理生理交互作用(gPPI)方法分析任务依赖的定向功能连接,并采用网络基统计(NBS)检验压力与连接的关联。

研究方法上,压力数据通过修订版慕尼黑事件清单前瞻性收集,覆盖四个发育阶段:产前/新生儿期(出生前至3个月)、婴儿/学步期(3个月至4.5岁)、儿童期(4.5-11岁)和青春期(11-19岁)。情绪调节任务包含中性注视、负性注视和主动调节三种条件,通过块设计呈现。fMRI预处理包括切片时间校正、头动校正和空间标准化,功能连接分析基于Brainnetome图谱的246个脑区,计算全脑连接矩阵。统计分析控制性别、当前精神病理症状和头动参数,重点考察压力时间窗对连接模式的差异化影响。

图1:情绪调节任务中功能连接的变化(调节负性>注视负性)

研究结果显示,压力时间窗对功能连接的影响具有显著特异性。产前压力与丘脑、纹状体等皮层下区域至认知网络(如背侧注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的连接减弱相关,表现为信息输入减少;儿童期压力则主要导致皮层下至颞叶等区域的传出连接降低,尤其是丘脑至边缘网络的通路。青春期压力在控制早期压力后表现出独特模式,即凸显网络至认知网络(如前额顶叶网络)的连接增强,可能反映情绪刺激觉察与调控需求的增加。行为层面,青春期压力与情绪调节成功率下降显著相关,且与成年期内化及外化症状呈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婴儿期压力未显示显著连接改变,提示该阶段可能对压力敏感性较低。

图2:产前压力与功能连接变化的负向关联

结论指出,发育压力通过改变皮层下-认知网络交互对情绪调节产生长期影响,且不同时间窗的压力具有异质性神经机制。产前和儿童期压力主要削弱认知网络对皮层下区域的调控,而青春期压力可能重塑凸显网络的整合功能。这些发现为理解压力敏感期提供了新证据,并提示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干预需差异化设计。未来研究需结合多模态范式进一步验证压力时间效应的特异性。

原始出处:

Sacu, S., Hermann, A., Banaschewski, T., Gerchen, M. F., & Holz, N. E. (2025). The long-term correlates of developmental stress on whole-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emotion regulation.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15*(1), 152.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374-8

Tags: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纵向研究揭示早期生活压力对全脑功能连接及情绪调节的特异性影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