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一觉醒来,腿发软、手发麻,32岁的小周差点以为中风了,真相竟是这种神经病!

来源 2025-04-19 12:18:32 医疗资讯

32岁的小周,原本身体健康,工作之余还喜欢慢跑锻炼。两个月前他突然感觉双腿发软、双手发麻,以为是工作太累没休息好,可几天过去症状却越来越重,甚至走路都开始打飘、拿筷子都发抖。他一度怀疑是不是“年纪轻轻就中风了”。

到医院检查后,神经科医生发现小周双下肢腱反射明显减弱,肌力下降,电生理提示多发性神经脱髓鞘改变,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但细胞数正常(蛋白-细胞分离),结合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1 各个年龄均可发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病情进展达8周以上,可有缓解复发过程;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以及F波异常等脱髓鞘改变,大部分患者免疫治疗有效。

CIDP患病率(0.67~10.30)/10万,年发病率(0.15~10.60)/10万。各个年龄均可发病,高峰期在40~60岁,也有儿童甚至新生儿发病的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

2 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隐袭起病,症状进展至少达8周以上,可有复发缓解过程。

主要表现为符合周围神经分布的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脑神经受累较少,极少累及自主神经或呼吸功能。按照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布特点和受累纤维种类,将CIDP分为经典型和变异型

1. 经典型CIDP:最常见,表现为对称性上下肢近端和远端无力,并伴有肢体远端不同程度感觉异常,下肢重于上肢。所有肢体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2. 变异型CIDP:共包括5种。

(1)远端型CIDP:表现为肢体远端为主的运动感觉型周围神经病,下肢重于上肢,肢体近端肌力通常正常或仅有轻微受累。

(2)多灶型CIDP:符合多发单神经病特点,感觉异常和无力分布不对称,通常上肢为主。

(3)局灶型CIDP:感觉和运动受累局限于单个肢体,症状类似于臂丛或腰骶神经丛神经病,不受累肢体腱反射正常。

(4)纯运动型CIDP:符合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分布,只有运动受累的表现,下肢受累重于上肢,无感觉异常。

(5)纯感觉型CIDP:符合多发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下肢重于上肢,仅有感觉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3 诊断标准

1. 临床标准:(1)符合经典型CIDP或变异型CIDP的临床表现;(2)自发病至达到高峰的时间至少8周以上,病情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

2. 电生理标准:(1)经典型、远端型、多灶型和局灶型CIDP:至少2根运动神经存在脱髓鞘病变,至少2根感觉神经传导异常;(2)纯运动型CIDP:至少2根运动神经存在脱髓鞘病变,感觉神经传导正常;(3)纯感觉型CIDP:至少2根感觉神经传导存在脱髓鞘病变,运动神经传导正常。

3. 支持证据:如果电生理仅在1根神经检测到脱髓鞘表现,则还需要寻找支持性证据,包括:(1)免疫治疗有效;(2)脑脊液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3)周围神经超声或磁共振证实肢体神经或神经丛至少有2个部位存在横截面积增大;(4)腓肠神经病理符合CIDP特点。

4.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类似周围神经病。

4 治疗

糖皮质激素、IVIG和血浆置换均为CIDP的一线治疗用药,血浆置换主要用于病情较重或前二者效果不佳的患者。

对于一线治疗药物无效、药物依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或存在禁忌证者,可考虑加用或改用二线药物,推荐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或环孢素A.

如果仍无效,可考虑更换为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建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既往病史、经济条件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对症和康复等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资料:

1.马翠莉,王玉忠.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02):233-24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等.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02):125-132.

Tags: 一觉醒来,腿发软、手发麻,32岁的小周差点以为中风了,真相竟是这种神经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