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你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尴尬事件?
鼓起勇气邀请暗恋对象约会,却遭到婉拒;又或者同事们一起去聚餐,唯独没有邀请你......
小编相信,这种“被拒绝”的刺痛感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感受过的。
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痛苦与身体受伤相似,大脑的“社交疼痛网络”在此时被激活,仿佛被针扎了一样。
然而,2024年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项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通过fMRI和计算模型,首次探讨了大脑在社交情境中学习的复杂机制。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社交匹配游戏”,邀请40名参与者进行体验。
在这个游戏中,参与者需要选择与其他玩家匹配,类似于我们在社交软件上的互动。
每次匹配后,他们会收到两种独立的反馈:一是其他玩家对他们的“排名”,二是匹配结果是否成功。
这种设计让参与者面临复杂的社交反馈,既可能低排名又匹配成功,也可能高排名却未能匹配。
研究发现,大脑中存在两个独立的学习机制。第一个机制专注于“奖励结果”,即匹配是否成功。
当收到积极匹配结果时,大脑的腹纹状体(VS)区域会被激活,这里是与奖励和愉悦感密切相关的区域。
可以把这种反应想象成在享用美味糖果,愉悦的体验促使我们渴望更多的社交联系。
第二个机制则关注“关系价值”,也就是其他玩家对我们的排名反馈。
当参与者收到关于排名的反馈时,大脑的“社交拒绝网络”(包括前扣带皮层、前岛叶等区域)会活跃起来。
这些区域帮助我们更新对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的认知,像一张情感地图,告诉我们谁真正重视我们,谁只是暂时的伙伴。
更有趣的是,虽然这两个机制是独立运作的,但在我们的主观感知中却可能相互影响。
例如,参与者即使知道某个伙伴的排名不高,但若该伙伴频繁提供积极的匹配结果,他们仍可能高估对方对自己的喜欢程度。
这种现象被称为“奖励结果的干扰”,揭示了大脑处理社交信息时的复杂性。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理解了大脑在社交中的学习机制,还能洞察到为何在社交中我们会经历复杂的情绪波动。
当我们遭遇拒绝时,大脑的“社交拒绝网络”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在接受时,奖励系统则激励我们继续追求积极的社交体验。
这种双重机制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因此,下次当你面临被拒绝的痛苦时,不妨想一想,这也许不仅仅是一次情感的打击,更是大脑在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通过拒绝与接受,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计算“谁值得交往,谁该拉黑”,这正是人际关系中的一门深奥的学问。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0022121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