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研究发现:总被人拒绝,可能不是你不好,而是它在帮你筛选对的人!

来源 2025-04-18 12:12:30 医疗资讯

你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尴尬事件?

鼓起勇气邀请暗恋对象约会,却遭到婉拒;又或者同事们一起去聚餐,唯独没有邀请你......

小编相信,这种“被拒绝”的刺痛感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感受过的。

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痛苦与身体受伤相似,大脑的“社交疼痛网络”在此时被激活,仿佛被针扎了一样。

然而,2024年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项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通过fMRI和计算模型,首次探讨了大脑在社交情境中学习的复杂机制。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社交匹配游戏,邀请40名参与者进行体验。

在这个游戏中,参与者需要选择与其他玩家匹配,类似于我们在社交软件上的互动。

每次匹配后,他们会收到两种独立的反馈:一是其他玩家对他们的“排名”,二是匹配结果是否成功。

这种设计让参与者面临复杂的社交反馈,既可能低排名又匹配成功,也可能高排名却未能匹配。

研究发现,大脑中存在两个独立的学习机制。第一个机制专注于奖励结果,即匹配是否成功。

当收到积极匹配结果时,大脑的腹纹状体(VS)区域会被激活,这里是与奖励和愉悦感密切相关的区域。

可以把这种反应想象成在享用美味糖果,愉悦的体验促使我们渴望更多的社交联系。

第二个机制则关注关系价值,也就是其他玩家对我们的排名反馈。

当参与者收到关于排名的反馈时,大脑的“社交拒绝网络”(包括前扣带皮层、前岛叶等区域)会活跃起来。

这些区域帮助我们更新对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的认知,像一张情感地图,告诉我们谁真正重视我们,谁只是暂时的伙伴。

更有趣的是,虽然这两个机制是独立运作的,但在我们的主观感知中却可能相互影响。

例如,参与者即使知道某个伙伴的排名不高,但若该伙伴频繁提供积极的匹配结果,他们仍可能高估对方对自己的喜欢程度。

这种现象被称为奖励结果的干扰,揭示了大脑处理社交信息时的复杂性。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理解了大脑在社交中的学习机制,还能洞察到为何在社交中我们会经历复杂的情绪波动。

当我们遭遇拒绝时,大脑的社交拒绝网络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在接受时,奖励系统则激励我们继续追求积极的社交体验。

这种双重机制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因此,下次当你面临被拒绝的痛苦时,不妨想一想,这也许不仅仅是一次情感的打击,更是大脑在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通过拒绝与接受,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计算谁值得交往,谁该拉黑,这正是人际关系中的一门深奥的学问。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0022121

Tags: 研究发现:总被人拒绝,可能不是你不好,而是它在帮你筛选对的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