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4.15专题|张晓东教授:胃肠肿瘤高危人群如何提前“排雷”?

来源 2025-04-18 12:08:58 医疗资讯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早癌筛查成为攻克癌症的关键“利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伏的癌细胞,还能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然而,很多人对早癌筛查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诸多误解。面对复杂多样的胃肠肿瘤,我们该如何精准识别高危人群?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早癌筛查?【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分享高危人群的识别方法,深入探讨筛查技术的最新进展,帮助我们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医悦汇:哪些人群属于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他们应该如何进行早癌筛查?

张晓东教授:不同类型的癌症,其高危人群的定义各有差异。对于胃癌而言,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域因素是重要的考量依据。在我国,胃癌的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以及山东、辽宁等沿海省份。这些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胃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其次,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胃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西北地区以及山东等地饮酒量较大,这一生活习惯可能与胃癌的高发存在一定关联。

再次,慢性细菌感染亦是胃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例,尽管公众对其危害性已有一定认知,但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仍高达50%。尽管并非所有感染者均会发展为胃癌,但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疑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最后,在肿瘤学领域中,家族遗传因素以及家族聚集发病倾向受到高度重视。在胃癌高发地区,部分家庭中兄弟姐妹或直系亲属多人患有胃癌或其他肿瘤。对于这类人群,医学界明确将其定义为胃癌高危人群,其胃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对于结直肠癌而言,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常被称为“富贵病”。肥胖、血脂异常、运动量少以及家族中有息肉病史等情况,均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特别是家族中有成员在50岁之前发病,甚至40岁以下发病的情况,更应引起整个家族的高度警惕。

在癌症筛查方面,胃癌、食管癌等肿瘤的早期筛查主要目的是提高早期诊断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早期癌症,如Ⅰ期或黏膜内癌,其治愈率可高达90%至95%。然而,这些筛查手段并不能直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相比之下,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意义更为重大。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如形态不佳的息肉或病理异常的组织,并及时进行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还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美国为例,自30至40年前开始推行结直肠癌筛查计划后,近年来相关文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胃肠镜筛查在预防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医悦汇:对于胃肠肿瘤来说,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是只有胃肠肿瘤是高发的吗?还是只要有肿瘤家族史,所有肿瘤都有高发风险?

张晓东教授:如果家族中有胃肠肿瘤的患者,其它家族成员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以及妇科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等)等癌症中发病风险均显著升高。这些肿瘤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因此,如果家族中直系亲属的发病年龄较早,且存在上述肿瘤的病史,那么家族其他成员应进行全面的癌症筛查。

然而,公众常存在一个误区,即仅关注家族中已发病的肿瘤类型,而忽视其他可能存在的癌症风险。例如,某人因父亲患有胃癌,便每年进行胃镜检查,却忽略了肠镜、肺部检查等其他必要的筛查项目。临床上不乏此类悲剧,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一名女性因妹妹在42岁时患乳腺癌,便每半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三年后,其妹妹乳腺癌治愈,而她本人却被诊断出晚期肺癌。这种结局令医生深感痛心,因为此类情况本可通过早期筛查加以预防。因此,公众需摒弃仅针对单一肿瘤进行筛查的错误观念,对于常见肿瘤,尤其是家族中已有癌症患者的,应进行全面筛查。

此外,部分公众认为,只要通过基因检测未发现家族遗传性基因突变,便无需担心癌症风险。然而,目前科技水平所限,我们已知的与遗传相关的基因仅有少数几个。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确实观察到一些家庭中兄弟姐妹多人均患癌症的情况。这显然与基因密切相关,因为癌症已被明确定义为一种基因疾病,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上,这一定义均已得到广泛认可。那么,是否存在某些尚未被发现的基因导致家族聚集性发病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目前科技尚未发展到能够识别每一个家族或每一种癌症的主导发病基因的程度。随着精准医学的推进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相信未来我们将能够识别越来越多的与癌症相关的基因。

在当前阶段,我们不能因尚未完全掌握相关基因信息而放弃癌症筛查工作。对于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或二级亲属患癌的情况,应提前进行早癌筛查,而不能完全按照国家建议的筛查年龄(如结直肠癌50岁以上、胃癌40岁以上)进行。一些网友关心应提前多久进行筛查,我们认为,18岁以上即可开始进行早癌筛查。因为胃肠镜检查等筛查手段本身并无太大伤害,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与能够确诊早期癌症相比,这些筛查手段的潜在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Tags: 4.15专题|张晓东教授:胃肠肿瘤高危人群如何提前“排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