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从小长辈就教育我们,与人相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长大后,社会却教育我们,一味的忍让是没有止境的。
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忍让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患上疾病。
心理学研究早已揭示,长期压抑情绪不仅可能导致抑郁与焦虑,还会加剧自我批评的声音,形成“我不好”、“我不配”的恶性循环。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未被释放的情绪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掩埋,总有一天会以更恶劣的形式爆发。”
因此,隐忍与等待并非明智之举,反而应主动面对内心的“雷区”。
近期,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Psychotherapy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验证了情绪聚焦疗法(EFT)的有效性,提出情绪转化的顺序比情绪类型更为关键。
他们发现,通过将羞耻、恐惧等负面情绪精准转化为自我同情、保护性愤怒等积极情绪,能够真正治愈内心的伤痛。
该研究的受试者为高自我批判水平的成年人,通过专业心理量表筛选出那些常感自我厌恶的人。
最终,19名参与者接受了10到12次的EFT治疗,研究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评估了自我批评与抑郁水平。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记录受试者的情绪状态和自责程度;
接着,治疗师通过共情回应引导受试者进入情绪状态,并运用经典的“空椅子技术”鼓励他们表达情绪;
最后在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后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经历“初级不适应情绪(如羞耻、恐惧)到初级适应情绪(如自我关怀、愤怒)”的转变,显著降低了受试者的自责和抑郁水平。
这一转换过程如同打开了情绪疗愈的大门,让受试者能够更有效地面对内心的痛苦。
研究还发现,治疗师在初期的共情回应对情绪转换有显著影响。
当治疗师专注于受试者的情绪,而非行为或认知时,受试者更容易经历“崩溃—重建”的循环。
这种共情回应不仅帮助他们识别情绪,还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
有趣的是,单靠积极的自我肯定,如“我真棒”,往往效果有限。
因为如果没有经历“崩溃—重建”的过程,积极情绪无法真正触及内心的痛苦。
就像伤口愈合需要经历“清创—上药—包扎”的过程一样,情绪的治疗也需遵循完整的步骤。
那么,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些情绪呢?
研究者建议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如30秒或1分钟,尽情释放情绪。
这种短暂的宣泄有助于释放内心的压力。
随后,重建内心力量的关键在于转向治愈情绪,通过自我关怀或愤怒表达来重新塑造自我,例如把“我讨厌自己”转化为“我只需休息一下”,将恐惧转化为“我要保护自己”。
通过这种科学的情绪转化流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还能有效打破负面情绪的循环,迈向真正的内心疗愈。
这么看来,一味的忍让确实不是最佳方案,为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遇到事情,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80/10503307.2025.2460535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