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自己难受没用,让别人也难受!研究建议:遇事不要忍,适度发疯才有用!

来源 2025-04-14 12:10:44 医疗资讯

从小长辈就教育我们,与人相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长大后,社会却教育我们,一味的忍让是没有止境的。

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忍让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患上疾病。

心理学研究早已揭示,长期压抑情绪不仅可能导致抑郁与焦虑,还会加剧自我批评的声音,形成“我不好”、“我不配”的恶性循环。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未被释放的情绪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掩埋,总有一天会以更恶劣的形式爆发。”

因此,隐忍与等待并非明智之举,反而应主动面对内心的“雷区”。

近期,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Psychotherapy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验证了情绪聚焦疗法(EFT)的有效性,提出情绪转化的顺序比情绪类型更为关键。

他们发现,通过将羞耻、恐惧等负面情绪精准转化为自我同情、保护性愤怒等积极情绪,能够真正治愈内心的伤痛。

该研究的受试者为高自我批判水平的成年人,通过专业心理量表筛选出那些常感自我厌恶的人。

最终,19名参与者接受了10到12次的EFT治疗,研究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评估了自我批评与抑郁水平。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记录受试者的情绪状态和自责程度;

接着,治疗师通过共情回应引导受试者进入情绪状态,并运用经典的“空椅子技术”鼓励他们表达情绪;

最后在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后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经历“初级不适应情绪(如羞耻、恐惧)到初级适应情绪(如自我关怀、愤怒)”的转变,显著降低了受试者的自责和抑郁水平。

这一转换过程如同打开了情绪疗愈的大门,让受试者能够更有效地面对内心的痛苦。

研究还发现,治疗师在初期的共情回应对情绪转换有显著影响。

当治疗师专注于受试者的情绪,而非行为或认知时,受试者更容易经历“崩溃—重建”的循环。

这种共情回应不仅帮助他们识别情绪,还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

有趣的是,单靠积极的自我肯定,如“我真棒”,往往效果有限。

因为如果没有经历“崩溃—重建”的过程,积极情绪无法真正触及内心的痛苦。

就像伤口愈合需要经历“清创—上药—包扎”的过程一样,情绪的治疗也需遵循完整的步骤。

那么,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些情绪呢?

研究者建议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如30秒或1分钟,尽情释放情绪。

这种短暂的宣泄有助于释放内心的压力。

随后,重建内心力量的关键在于转向治愈情绪,通过自我关怀或愤怒表达来重新塑造自我,例如把“我讨厌自己”转化为“我只需休息一下”,将恐惧转化为“我要保护自己”。

通过这种科学的情绪转化流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还能有效打破负面情绪的循环,迈向真正的内心疗愈。

这么看来,一味的忍让确实不是最佳方案,为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遇到事情,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80/10503307.2025.2460535

Tags: 自己难受没用,让别人也难受!研究建议:遇事不要忍,适度发疯才有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