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都在变胖,这一现象不仅限于成年人,还波及儿童和青少年,形成了一个跨越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的普遍健康危机。超重和肥胖症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生殖健康,肿瘤及精神心理异常等,这些疾病会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不健康饮食习惯和缺乏身体活动的影响,导致体重超标。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体现,尤其在城市更为明显。近期,国际顶刊Lancet发表了1990-2021年全球各地区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并对2050年的患病趋势进行了预测。
本研究采用了全球疾病、损伤和风险因素研究的方法,对来自1990年至2050年间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中25岁及以上人群的超重与肥胖患病率进行了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估算。同时,基于对1350个独特数据源的分析,这些来源包括自我报告及实际测量的人体测量数据,如调查微数据、各类报告以及已发表的学术文献。为确保数据准确性,针对自我报告的数据偏差应用了特定调整方法。
此外,通过使用贝叶斯时空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整合数据,充分利用了流行病学趋势中的时空相关性,以提升不同时间和地域间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在进行预测估计时,该研究结合了社会人口指数及时间序列模式,采用年化变化率的形式展现,旨在描绘未来的发展轨迹。研究的基础情境假设历史趋势将持续不变,以此为基础来预估未来的健康走向。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超重和肥胖问题的历史和当前流行趋势,也为未来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球“肥胖潮”来袭
2021 年,在≥25 岁的成年人当中,全球超重 / 肥胖人数约达 21.1 亿,几乎占据该年龄组总人数的一半。如果不加以控制,全球超重 / 肥胖问题将愈发严峻。直到 2050 年,预计全球≥25 岁超重 / 肥胖人数将增至 38.0 亿,肥胖总数达到 19.5 亿。这一庞大数字背后,超重/肥胖宛如一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健康危机。
中国人口重压下的肥胖 “尖峰”
在这场与肥胖的 “较量” 中,中国、印度、美国、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等 8 个国家的超重 / 肥胖人数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中国以 4.02 亿位居榜首,印度为 1.80 亿,美国达 1.72 亿。尽管我国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相对较低,男性为 8.8%,女性为 10.8%,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肥胖相关疾病所潜藏的风险不容小觑。预计到2050年,中国 25 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将增至 6.27 亿,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总数将来到 3520 万。
图 不同年份中≥25岁人群超重/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按性别分列)-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地区情况(仅部分截图)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肥胖问题呈现出独特之处。以美国为例,其肥胖患病率较高,男性达 41.5%,女性为 45.6%。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涵盖多个方面,包括饮食习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美国快餐文化盛行,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随处可见,并且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较低,进而导致肥胖问题更为严重。而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久坐不动的工作模式以及便捷的外卖服务,使得热量摄入过多,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运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致使超重 / 肥胖人数不断攀升。
年龄与性别交织下的肥胖 “密码”
从年龄和性别维度深入分析,不同地区呈现出各异的模式。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北非和中东地区、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男性和女性的超重 / 肥胖患病率大约在 50 岁左右达到顶峰。在中欧、东欧和中亚地区以及高收入地区,女性超重 / 肥胖患病率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对较晚,分别为 60 - 64 岁和 65 - 69 岁,男性则稍早一些,大约在 55 - 59 岁。在南亚,超重 / 肥胖患病率达到峰值的年龄更早,女性为 45 - 49 岁,男性为 35 - 39 岁。
图 2021年全球和各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超重/肥胖患病率
这种年龄差异或许与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健康意识相对较高,早期可能更注重健康管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逐渐显现。而在一些发展中地区,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以及健康意识的不足,肥胖问题可能在相对较早的年龄段便开始出现。除高收入地区外,其他地区女性超重 / 肥胖率高于男性;仅论肥胖,所有地区女性肥胖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综上所述,面对全球肥胖潮,制定针对性强的公共卫生策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改善饮食质量、促进体育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才能有效应对肥胖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保障全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GBD 2021 Adult BMI Collaborators.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adul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1990–2021, with forecasts to 2050: a forecasting study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Volume 405, Issue 10481P813-838March 08, 2025
猜你喜欢
- 中消协等9家协会共同倡议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 JOP:新生儿气管插管实时模拟培训是否能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成功率?
- 【BJH】探索儿童T-ALL半相合移植的结局并建立复发的预测模型
- 4种类型的阴道炎的联合用药方案推荐
- Nat Rev Drug Discov:【综述】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价值
- Nature:精准预测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标志物带来新希望
- 开春多吃五大排毒菜,一整年都少生病
- NEJM:Axatilimab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慢性GVHD的II期研究结果
- 北京采取更彻底措施打好主动仗(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 【期刊导读】高嘉宏教授团队:代谢综合征显著增加慢乙肝患者的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风险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