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全球约有3亿人受其影响,表现为持续的低情绪、兴趣丧失和认知功能受损。近年来,肠道菌群-脑轴(MGB轴)在抑郁症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艾司西酞普兰(ESC)是一种常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但其通过MGB轴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Wistar-Kyoto(WKY)大鼠模型,探讨了ESC对抑郁样行为、肠道菌群、血清代谢物及海马蛋白质组的影响,揭示了ESC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鞘脂代谢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
研究首先通过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了ESC对WKY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ESC显著减少了WKY大鼠的不动时间,表明其具有抗抑郁效果。此外,ESC还恢复了肠道通透性和脑组织完整性,减少了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如claudin-1和ZO-1)的表达下降,表明ESC对肠道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研究发现ESC干预显著改变了WKY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特别是增加了Bacteroides barnesiae的丰度。此外,ESC还影响了血清代谢物和海马蛋白质组的变化,尤其是鞘脂代谢相关代谢物(如鞘氨醇、鞘氨醇-1-磷酸)和蛋白质(如Spitc1、Enpp5、Enpp2)的表达显著增加。
图1:ESC改善抑郁样行为和大鼠MGB轴损伤的实验流程图
进一步的多组学分析表明,ESC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鞘脂代谢途径,改善了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具体而言,Bacteroides barnesiae与鞘脂代谢相关代谢物和蛋白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该菌可能通过调节鞘脂代谢途径间接促进ESC的抗抑郁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ESC干预显著改变了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水平,进一步支持了ESC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假设。
图2:结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群的特征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ESC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鞘脂代谢途径改善抑郁样行为的新机制,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差异菌群、代谢物和蛋白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具体作用,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原始出处:
Duan, J., Sun, J., Ma, X. et al. Association of escitalopram-induced shifts in gut microbiota and sphingolipid metabolism with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in wistar-kyoto rats. Transl Psychiatry 15, 54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277-8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