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三甲病院里挤满了老年人。
“他们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须要在不合的科室间跑来跑去。”北京陪诊师佳佳对《中国消息周刊》说。她最常做的工作,就是帮老年患者抢各类号。
约她陪诊的白叟多半来自外埠,年纪在60—70岁,经济前提有限,“很多是病得很重其实忍不了才来”。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后,他们发明看病比想象中更复杂。“白叟十分艰苦抢到一个神经内科的号,专家说还有呼吸体系问题,要挂呼吸科,这时弗成能立时挂到三甲病院的专家号。多待一天,对白叟和其后代都是更大年夜的包袱。”佳佳说。
这是老年人在老龄化时代的“弗成遭受之重”。2023年,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月17日,国度统计局宣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岁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初次冲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在病院,这种压力最为直不雅。
这种背景下,老年医学科应运而生。客岁10月,国度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晋升老年医学医疗办事才能的通知》,提出到2027岁终,力争二级以上综合病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0%。2018年—2022年,全国老年医学科数量增长了3倍,截至2023岁尾,国内共有6877个二级及以上综合性病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像雨后春笋一样,部分省市设置老年医学科的病院比例甚至跨越了90%。”青岛大年夜学从属病院老年医学科荣誉主任毛拥军对《中国消息周刊》说。
对多半"大众,"而言,老年医学科照样个新兴概念。它真的可以“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吗?老年科大夫就比专科大夫更专业吗?患者又是否可以信赖它?
衰弱、摔倒与多米诺骨牌
邹邹的奶奶本年86岁,患有心衰多年,从2019年起反复出现腿部、面部浮肿症状。2023年后,奶奶腹部积液情况尤为严重,去病院抽积液的频次从半年一次调剂为每月一次。“眼睁睁看着奶奶的肚子快速变大年夜,积液刚抽完时,她的体重大年夜约是45公斤,腰围只有70厘米。一个月后,体重就能涨近30斤,腰围则增长到90厘米。”邹邹对《中国消息周刊》回想。
2024年5月,她带奶奶来北京几个有名的三甲病院咨询了一圈。大夫提出的治疗筹划和以前大年夜同小异。但个中一家病院建议,可以去老年医学科做一个更周全的检查。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病院老年医学系主任刘晓红对《中国消息周刊》指出,跟着年纪增长,老年人的各体系器官功能的贮备力降低,常患有慢性疾病。在我国,最影响寿命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体系疾病。老年患者的一个凸起特点是“共病”,即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
根据《老年共病治理中国专家共鸣(2023)》(以下简称《共鸣》),一项对20多万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查询拜访显示,老龄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为81.8%,估算近1.8亿人,个中跨越三分之一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患共病。广东65岁及以上人群中共病患病率为47.5%,上海社区老年人的共病比例跨越70%。
刘晓红是《共鸣》的撰写者之一。她弥补说,老年人所患共病的数量、病种本身不足以反应其对老年人的全部影响,“就像处于稳按期的高血压、脑血管病患者,也可以保持正常生活自理的状况”,老年医学科真正要看的是老年人整体的健康状况,不仅存眷疾病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功能伤害的程度,这就须要老年综合评估(CGA)。
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科治疗的核心技能,在周全的医学评估之外,还涉及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才能、外在支撑情况及本人医护照顾偏好等多种评估。在刘晓红看来,老年医学科不是以治疗单一疾病为目标,而是着眼于老年人经久功能的保持。
这是一种与专科完全不合的诊疗思维与诊疗模式。相较于显性疾病,老年医学科还存眷摔倒、乏力、听力降低、认知障碍、食欲不振、肌少症、慢性苦楚悲伤等一系列隐性的非典范症状。这些都属于“老年综合征”,轻易被家眷误认为只是天然衰老的表示。
“不管什么原因,减轻的体重中有一部分是肌肉,假如不及时干涉,会出现肌少症,进一步可能会产生衰弱,吃食水时更易呛咳并造成误吸和肺部感染。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白叟并非逝世于某种具体的慢性病,而是逝世于衰弱造成的吸入性肺炎。”刘晓红说。
“固然难以被归类为明白的疾病,但这些症状往往是老年人掉能前的特别征兆。此时人就像花一样一天天萎缩,但因为进展迟缓,轻易被忽视。”北京大年夜学第一病院老年病内科主任医师刘梅林对《中国消息周刊》说。
多位受访大夫指出,两类隐性表示最常被家眷忽视:体重降低和摔倒偏向。在通俗人的“常识”中,人老了变瘦似乎是一件天然而然的事。刘晓红发明,来协和老年科门诊的老年人中,很多人被问到才会说出有体重减轻,“半年内降低2.5公斤”,原因往往是多个,可能是药物克制食欲、焦炙抑郁影响食欲,肠胃道疾病造成消化和接收不良等。
老年医学引入了“衰弱”概念,以更确切地反应老年人因衰老和慢性病等导致的人体防御才能减退、疾病治疗后无法快速答复复兴的状况。多项研究注解,高龄、独身单身或丧偶、养分不良、抑郁和孤单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的衰弱产生率升高。“对衰弱的老年人而言,不是说大年夜病才会带来严重后果,而是一个又一个小问题激发的连锁反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刘晓红强调,早期辨认和筛查衰弱异常重要,这就是老年医学科正在做的事。
以骨骼肌含量降低为临床表示的“肌少症”,是衰弱早期最核心的表示之一,老年人的摔倒也与此有关。国度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间主任、四川大年夜学华西病院老年医学传授董碧蓉对《中国消息周刊》分析,当老年人走路变慢、均衡不稳、上楼费劲、经常摔倒,就解释身材的肌肉在快速削减。“这是异常大年夜的风险,肌肉快速流掉的情况下,一旦因患病而卧床,很快就会掉能。”
她进一步解释,成年人30岁今后,肌肉每年都在流掉,70岁后流掉速度加快。肌肉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储存器官。急性疾病发生发火时,要依附肌肉分化供给的能量供给大年夜脑,肌肉不足的白叟并发症风险及逝世亡率都邑大年夜幅上升。此外,肌肉介入了血浆中70%的葡萄糖摄取,肌肉强健后可以削减糖尿病患者的药物用量,避免低血糖激发的头晕摔倒。
“但一些专科大夫看老年人血糖高,就给降糖药加量,患者也只知道吃药,忽视肌肉保护,摔倒的风险反而增长,老年科则会起首建议经由过程抗阻力练习来增肌。这就是专科与老年医学科的差别。”董碧蓉说,“同样地,很多白叟摔倒后骨折或脑出血,就会去看骨科或脑外科,产生摔倒的根源问题则没有解决。”
是以,活动才能是老年综合评估中很重要的一项。在病院的老年科病房里,无人搀扶的邹邹奶奶,颤颤巍巍地从走廊一头走向另一头,旁边有两位护士在给她计时。“只要看看老年人的步速,能走多远,就能在必定程度上断定其健康状况。”刘晓红说。
此外,邹邹奶奶还进行了智力、思维、认知等方面的测试。“比如做一道加法题。奶奶形容,从她出身到如今,照样第一次接收如许从头到脚的周全检查。”邹邹说。
邹邹还提到了老年人住院难的问题。在老年科,奶奶一共住院了14天,但在其他专科,“住院几乎是弗成能的”。她说:“从心内科的角度,认为奶奶的症状不足以严重到住院。我们也挂过消化科,但消化科认为,这种心衰病因明白的案例,无法被消化收治,只能在心内住。”所以在邹邹看来,能找到一个既可以做综合检查,又能住上院的处所,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太罕见了”。
但实际中,仍存在大年夜量对老年科的误会。上海是国内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老年医学科的扶植也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8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病院中,开设老年科的病院占比就达到89%。然而,据上海陪诊师柯沉不雅察,如今仍有很多上海白叟不清楚老年科能供给周全的综合评估办事,还有一些人认为老年科“只与日常简单的护理或养老相干”。“多半人不懂得老年科的真正感化。”他对《中国消息周刊》说。
刘晓红指出,"大众,"对老年医学科的认知是慢慢建立的。北京协和病院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老年科,早期几乎没有病人,“都是在其余专科挂不上号来我们科”,后来患者发明在老年科确切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还能开多病用药,就慢慢地形成黏性。
什么样的白叟合适看老年科?“对家眷来讲,最直接的断定标准是,只要白叟出现了功能上的变更,并且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活动,比如厌食、体重减轻、掉眠、摔倒、记忆力减退等,就可以来老年科。”刘晓红说。
董碧蓉还建议,“多病共存”的白叟在手术前应当来老年科进行一个更周全的评估,从综合的角度评判一下手术可能带来哪些风险,可有效削减手术并发症和降低逝世亡率。“老年人是最特别的人群,就像一部用了良久的机械,把这个零件拧好了,可能其他零件又松了。”她形容道。
老年医学科扶植潮是从2019年开端的。
2019年11月,国度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八部分结合宣布《关于建立完美老年健康办事体系的指导看法》,推动老年医疗办事从以疾病为中间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间的多病共治模式改变,并初次提出一个量化义务目标: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病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要达到50%。
随后,这一数字在官方文件中赓续进级。最新的目标是,到2027岁终,达到80%。“加快补齐老年医学办事短板”也涌如今2024年的当局工作申报中。
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下,老年医学科“周全开花”。2018年,全国共有1519所病院设置了老年科。到2023岁尾,这一数字增长了3倍。多位受访大夫指出,在爆发式增长的“热烈”背后,一些病院的老年医学科只是情势上成立了,却有名无实。
她指出,跟着国度顶层的看重,这一现象有所改不雅,但总体而言,老年医学科的成长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去基层考察,一些大夫就问我:专科也能看老年人,为什么还要专门成立老年科?”
中国的老年医学科从干部保健科成长而来,最初收治的很多患者都是掉能掉智、不克不及自理的白叟,老年科当时被称为“养老送终的科”。今天,在部分病院,这一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一位不肯签字的北京三甲病院老年科大夫对《中国消息周刊》说,有很多专科不要或救治难度太大年夜的患者被推来老年科,“我在一些二级病院老年科看到,他们大年夜量收治的是卒中后或反复肺部感染的白叟,给白叟用上抗生素、插个鼻管就转走了,也没有时光做综合评估”。
在她看来,断定一个老年科的虚实只须要看两点:有没有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是否有完全的老年医学多学科团队。差别于专科诊疗模式,老年医学科须要对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一站式”共病治理,是以必须组建多学科团队,包含老年科大夫、临床药师、养分师、康复师、临床心理师,甚至医疗社工,“彼此之间打合营”。
老年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快发明,本身从事的固然是“夕阳人群,旭日事业”,但求职时却屡屡碰鼻,“遭受就业歧视”“找工作抠破头皮”“别来老年医学,快跑!”等评论时常涌如今社交媒体上。很多学生陷于“大年夜病院不要、小病院不招、社区要全科”的“三不管”地带。多位受访大夫解释,因为很多大年夜病院的老年医学科仍更想要有心血管、消化等专科背景的学生。
对很多基层病院而言,这是一个过高的门槛。王姳2024年曾在安徽某县级病院老年科工作过一年。该病院的老年科于2022岁尾成立,一共只有4名大夫、十多位护士。“我们就这么几小我,根本忙不过来,都是24小时价班。”她对《中国消息周刊》说。
王姳介绍,在基层,老年科大夫像是“一个什么病都看的全科大夫”。来就诊的患者以70岁以上的老年工资主,大年夜都是由急诊科和其他专科转过来,有的归并了好几种慢性病,且每种病都很重。作为老年科大夫,最常看的是心脑血管和呼吸体系疾病,假如碰到处理不了的危机重症情况,就请专科大夫来会诊。她也会给部分患者做老年医学评估,“就是沟通填表,都是找一些好沟通的白叟做,有的年纪太大年夜了,你问他什么都不清楚”。
她说,还有很多老年人频繁来住院,“有的一个月就来住一次,感到是把这里算作变相的养老院或医养结合机构,因为这里更合适老年人住,并且能比专科住的时光更长,老年科的平均住院日是7—10天,专科是3—7天”。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年夜,她最终选择从病院离职。
楼慧玲留意到,很多基层的老年科大夫认为综合评估很烦琐。在毛拥军看来,这照样以疾病为中间的专科思维,老年医学科倡导的是一种以工资中间的整合医疗思维。
刘梅林指出,老年医学科在做综合诊疗时须要均衡人体内各个体系疾病、均衡不合疾病之间的用药。一个合格的老年科大夫,既要有大年夜内科的综合练习和多学科常识,还要在某个具体的老年病范畴拥有特长,同时充分懂得老年人的心理和病理特点,并将这些都融合到一路,“这种融合毫不是上几堂课就能做到,在常识积聚的基本上,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老年人共病治理中,最能表现“均衡与融合”的是药物重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七分之一的老年人逝世于不合理用药。老年人同时应用五种及以上药物,被视为多重用药。在中国,老年人多重用药的现象尤为凸起。刘晓红的患者中,同时服用8—10种药物很常见。
多位老年科大夫指出,以单病种为中间的专科治疗最大年夜的问题,就是各自开各自的药,造成用药抵触与反复。毛拥军碰到过一个极端案例:一位白叟天天服药多达90片。这位89岁的白叟患有心衰、高血压、慢性壅塞性肺疾病等多种慢性病,每个专科针对每一种疾病都给他开了几十种药物,白叟还根据道听途说加了一些保健药。
“每顿吃药时,老太太都要拿一大年夜杯水,分2—3次才能把全部药一点点给他喂下去。我们看了都很吃惊。”毛拥军感慨,“病情不稳准时,谁给白叟加药,都被他认为是救命稻草。三甲病院尚且如斯,在基层这种现象就更广泛了。”然则,共病治理毫不是所有疾病药物的纯本相加。
经由老年科的多学科会诊和药物重整,大夫最终将白叟的药物从90片减为不到30片。毛拥军举例说,白叟此前因心衰导致转氨酶升高,这是反应肝细胞损掉的一项指标,消化科大夫于是给他开了三种保肝药,但心衰缓解后,转氨酶就会天然降低,这些药都没有须要。
此外,白叟还用了一种治疗心脏病很有效的药物倍他乐克,但它会诱发老年人的哮喘加重,大夫从新选择了一种对呼吸体系没有影响的药物。“兼顾了两种不合的疾病。”毛拥军解释。他地点的老年科门诊,经常给老年人一次性削减10—20片药。
比拟药物调剂,思维和理念的改变是最难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距离实践真正的老年医学还有一段距离。”毛拥军说。
为了推动理念的更新,2021年以来,国度卫生健康委将老年医学人才纳入中心财务支撑的卫生健康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每年都在各省举办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班。但真正“既综又专”的老年医学人才依然匮乏,很多基层大夫如王姳则是“忙得根本无法参加”。
从经久来看,老年医学的人才短板要想补上,还需从教导抓起。今朝,老年医学课程在很多医学院校中只是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并非必修。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中,老年医学科也不是“必转”。刘晓红建议,中国可以参考其他国度的经验,如一些国度的医学生在科室轮转时,必须转到老年医学科,岗后持续教导也建议把老年医学纳入进去。
实际上,在一个老龄化程度赓续加深的社会里,老年医学理念的传播,不该局限于老年医学科大夫。将来,所有大夫都要正面与衰老短兵相接。董碧蓉指出,一些专科大夫已发明,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传统的治疗筹划后果往往不如预期。是以,专科大夫也必须跳出以单病种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多推敲不合疾病之间的互相接洽,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
“医改前锋队”
“在北京没有一个月看不下病来。”佳佳总结道。但实际是,她陪诊的白叟在北京平均只会待1—2天,最长的不过半个月。
然而,踩在老龄化时代风口上的老年医学科,实际中却面对着难堪的处境。
就业市场的冷热,反应出老年医学科当下成长的深层困境:一个根深蒂固的以专科为主导的医疗体系中,“少数派”的突围很难。“除非从底层逻辑开端改革,也就是改变批示棒。”前述北京三甲病院的老年科大夫说。这个批示棒,就是医保付出方法改革。
爆发式增长3倍背后
“这就是为何基层老年科大夫广泛没有动力做老年综合评估。”前述老年科大夫说,“既费劲还没有任何收益,并且评估之后也缺乏团队进行后续的干涉指导。”多学科团队的扶植也须要病院进行资本支撑,楼慧玲认为,在现有病院绩效考察体系下,老年医学科在收入、药费、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等多项“国考”(指三级公立病院绩效考察)关键指标上都不占优势,是以在争夺资本时处于晦气地位。
有老年医学专家指出,已在全国逐渐推开的按病组(DRG)付出方法改革重要按单病种打包付费,与老年医学科的诊疗模式不相匹配。一方面,老年患者的特点是“多病共存”,按现有医保付出方法,只能按一个病种付费,难以覆盖老年科的“共病”治疗费用,超额需由科室大夫自行承担;另一方面,老年医学科缺乏收入来源,老年综合评估、康复、养分等多种以功能为核心的关键办事都没有纳入医保付出范围。
北方某省一位老年医学专家对《中国消息周刊》说,在卫生健康行政部分对公立病院的100分制年关考察中,其地点病院老年医学只占1分,在全院垫底,与心内科、胸外科、消化科等传统的“黄金专科”比相差很远,“这意味着老年科在院引导眼中是可有可无的,怎么可能获得持续性的支撑”。
本质上,病院的绩效考察体系也是以医保为批示棒,是以,医保付出方法改革是老年医学科成长的最根本痛点。刘晓红建议,推敲到老年患者群体的特别性,最好能在DRG单病种打包付费之下“开一个口儿”,专门进行“共病付出”。
另一位来自三级病院的老年科大夫对《中国消息周刊》说,老年人治疗的难度往往很大年夜,因为不合老年人的个别差别很大年夜,并且在单一急性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可能激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治疗心梗时消化道出血了,打造影剂之后患者肾功能衰竭了”,恰是因为治疗的复杂性与不肯定性,以及大年夜概率会超出付出额度,很多大夫都对高龄白叟“绕着走”,这也是当下白叟看病难的一大年夜痛点。“假如能在医保付出中根据老年患者的年纪、治疗的难度系数等做一些权重的倾斜,扩大年夜付出范围,就能在必定程度上削减病院对白叟救治的畏难情感。”
“很多基层病院因为人才贮备和根本扶植达不到请求,只能在本来的康复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或中医科上挂了个老年医学科的牌子,因为这些科的老年人较多。还有一些老年科和全科并在一路,是同一套人马。”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广州市第一人平易近病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楼慧玲对《中国消息周刊》说。
董碧蓉指出,对老年医学科的治疗而言,除在急性期赐与患者少量药物之外,更关键的长短药物办法,如加强养分、生活方法的改良等,“这些都不在医保的报销范畴内,因为DRG付出方法改革仍是以疾病治疗为中间,产生了问题再去过后处理,而老年科是以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功能为目标,更强调早期介入,是一种预防的理念”。
她建议,针对老年人治疗,医保付出可以恰当“在功能保护上”占必定比例。比如覆盖部分康复费用,“即使天天只给一个老年患者的康复办事付出8元,也能在必定程度上削减白叟出院后掉能卧床的概率,从长远来看,其实节俭了更多医疗费用”。
北京大年夜学国度成长研究院传授、北京大年夜学健康老龄与成长研究中间荣誉主任曾毅很熟悉美国的医保轨制,作为杜克大年夜学医学院老年医学部毕生传授,他每年都邑在杜克大年夜学工作4—5个月。曾毅对《中国消息周刊》建议,中国的医保以具体医疗项目标办事费付出为主,很少覆盖到预防,下一步改革可以部分参考美国经验,美国的医保轨制异常存眷疾病预防和老年慢性病的提前筛查。
频繁进出病院让白叟的身材机能快速降低。“肚子大年夜到必定程度后,奶奶连坐着也会疲惫,只能躺着,她有时刻认为如许的生活真没意思,对家人认为很腼腆。”大夫认为这种情况是心衰所致,但邹邹认为有点纰谬劲,为何积液越抽越严重?
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年夜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的传授迈克尔·皮格诺内经久研究慢性病防治,早在2010年,他就测算出,广泛采取有效的干涉办法,如出院后护理和重要慢性病早期筛查,可以每年给美国节俭高达45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刘晓红认为,某种意义上,老年医学科的成长,也是在促进医保付出体系改革从以疾病为中间,转向以预防为重点,从院内走向院外。“所以在很多国度,老年医学大夫被称为医改前锋队。”
她指出,实现有效预防的前提,是强化基层的老年医学科扶植,并且要对家庭大夫培训,家庭大夫负责第一道关隘,跟踪老年人的功能与疾病情况,二级病院老年科则进行更专业的综合评估,并根据老年人不合方面的问题对接响应的医疗资本,“更严重的疾病可以去上级病院”。
“老年医学必定是接地气的。”刘晓红指出,从急性医疗、康复护理到经久照护,从三级病院到区县级病院再到社区,构建一个分层治理的老年医学收集,以社区为中间,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提出的“老年人整合医护照顾模式”,也是老年医学科所寻求的医疗模式改革偏向。
“老龄化的问题毫不是老年医学科可以零丁应对的。”在刘梅林看来,须要平易近政、卫健、医保等多部分在顶层设计上形成合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路双向推动,才能把“老年医学科的扶植做实”,而不是仅逗留在一个概念上。
一系列周全评估后,老年科大夫发明邹邹奶奶还患有病毒导致的肝硬化,断定其腹部积液是心衰和肝硬化两方面原因所致,“并且肝硬化可能是更重要的身分,这对我们家眷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认知”。邹邹认为:“我们以前一向在老家一所三级病院看心内科,大夫从没建议去做肝脏检查,因为奶奶的心衰主诉症状异常典范。”
中国在加快迈入老龄化时代的同时,也进入了“长命时代”。国度卫生健康委202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早在2019年,国度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就指出,中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68.7岁,也就是说,估计我国老年人平均带病生计时光将近10年。“这是一个异常严格的问题,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不健康的老龄化。”董碧蓉说。
有研究注解,2030年我国掉能白叟将跨越770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包袱。2017年,曾毅和合作者结合在《柳叶刀》上揭橥论文,提出“成功的成本”概念。他指出,固然老年人因为医疗前提的改良而得以存活更长时光,但跟着年纪增长,躯体活动才能和认知功能却在赓续降低,残障率增高。“今天与2017年时比拟,跟着掉能白叟数量的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成功的成本’也在赓续增长。”他分析。
曾毅建议,将来应充分推敲老年人群的社会经济特点、健康行动、心理调适、社会介入、饮食养分等小我身分和社区情况身分。“在降低成本、增长效益的可能筹划中,大年夜力成长适老化住房与社区老年照顾办事体系是短期内最有效的;而尽力实现‘主动健康老龄化’,积极实施改良老年人心理和心理状况的干涉办法,赓续促进老年人健康程度,从经久来看将是最有效的。”
(文中佳佳、邹邹、柯沉、王姳为化名)(记者:霍思伊)
- 上一篇: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 预计今年内发布
- 下一篇:安宁疗护: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