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约占高血压人群病因的5%~10%。由于该病的治疗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临床上,对高血压特别是难治性高血压、新诊断高血压人群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其中一线治疗药物为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分为传统的甾体类(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以及新一代的非甾体类(如非奈利酮)。目前,螺内酯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由于部分患者不耐受,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非奈利酮目前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病的治疗,尚缺少该药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人群中的相关研究证据。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医学期刊Circulation发表一篇简短报告结果表明,在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方面,非奈利酮可达到与标准治疗药物相当的降压效果,且能够升高患者血钾水平。该报告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金波副主任医师、周岐鑫硕士和孙悦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淑敏教授和李启富教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特邀杨淑敏教授深度解读该研究。
截图来源:Circulation
专家解读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本次探索使用非奈利酮降压的临床目的是什么?该研究结果对临床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何参考意义?
杨淑敏教授:研究主要目的是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药物治疗困境提供新思路。螺内酯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月经紊乱等症状,其发生率与剂量相关,通常临床使用小剂量的标准用药进行治疗,难以充分拮抗高醛固酮血症对靶器官的损害。非奈利酮在与标准治疗药物降压疗效相当的情况下,患者耐受性更好,有望为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选择。但此研究为pilot研究,样本量较小,团队目前正在开展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FAIRY研究),拟在更大样本人群中进一步证实非奈利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非奈利酮组治疗第56天诊室收缩压较基线降幅显著大于其他指标,如日间收缩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杨淑敏教授:虽然诊室收缩压较基线降幅更大,但其标准差也显著大于其他指标,可能与不同血压指标本身的统计特点有关。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如何解读非奈利酮组血钾水平升幅小于标准治疗组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杨淑敏教授:非奈利酮和螺内酯升高血钾幅度的不同,可能与两种药物在心脏和肾脏等组织中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有关。有研究表明,与心脏组织相比,肾脏中的螺内酯浓度较高,而大鼠研究发现,非奈利酮在大鼠心脏和肾脏组织中均匀分布。
研究简介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年龄18~70岁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组前4周未使用降压药或接受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以外的降压药稳定治疗4周以上,且诊室坐位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研究人员将患者随机分配接受非奈利酮(20 mg,每天一次)或标准治疗药物螺内酯(20 mg,每天一次),两种药最大剂量可增加至40 mg/d,共治疗8周。最终非奈利酮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30例和2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基线至治疗第56天,非奈利酮组的降压效果与和标准治疗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指标如下:
-
日间收缩压:非奈利酮组降低9.9 mmHg、标准治疗组降低7.8 mmHg,两组相差-2.1 mmHg(95%CI:-8.2~4.0);
-
日间舒张压:两组分别降低4.9 mmHg和5.0 mmHg,相差0.1 mmHg(95%CI:-4.1~4.3);
-
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两组分别降低10.9 mmHg和7.8 mmHg,相差-3.1 mmHg(95%CI:-8.9~2.7);
-
24小时动态舒张压:两组分别降低5.9 mmHg和4.7 mmHg,相差-1.2 mmHg(95%CI:-4.9~2.4);
-
诊室收缩压:两组分别降低17.7 mmHg和17.1 mmHg,相差-0.6 mmHg(95%CI:-10.7~9.5);
-
诊室舒张压:两组分别降低9.1 mmHg和6.8 mmHg,相差-2.3 mmHg(95%CI:-7.6~3.1)。
研究者表示,标准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充分证实,从既往数据来看,24周至12个月的治疗期内,32.4~400 mg/d 的标准降压药物可将诊室收缩压降低30 mmHg~56 mmHg,而本次研究中标准降压药物将诊室收缩压降幅为17.1 mmHg,远低于既往研究结果,可能与用药剂量更低有关。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症状有血压升高和血钾降低,因此研究人员对两组患者的血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基线至治疗第56天,非奈利酮组和标准治疗组患者血钾水平分别升高了0.2 mmol/L和0.5 mmol/L,非奈利酮组血钾水平升幅小于标准治疗组(P<0.05)。
安全性方面,非奈利酮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0例和6例(20.7%)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无一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停止治疗。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而言,使用非奈利酮8周的治疗期可达到与标准治疗药物相当的降压效果,且耐受性良好,可能是当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标准降压药物的潜在替代用药。未来,还需要开展进一步大规模研究来证实这一结果。
参考资料
[1] Hu J, Zhou Q, Sun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nerenon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ldosteronism: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irculation. 2025 Jan 14;151(2):196-198.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1452.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