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Cancer Cell: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揭示肠道细菌与结直肠癌治疗的神秘关联

来源 2024-10-03 23:04:09 医疗资讯

近期,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该研究揭示了肠道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在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MSS CRC)治疗中的潜在积极作用,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图片

作为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结直肠癌(CRC)的微卫星稳定型(MSS)是最常见的亚型,占所有病例的85%。尽管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某些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MSS CRC患者对现有的ICB疗法,特别是抗PD-1治疗的反应普遍不佳。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预测标志物。

先前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治疗的效果。在结直肠癌中,Fn是一种已知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的肠道细菌。Fn在结直肠癌肿瘤中的丰度往往较高,并且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此外,Fn的丰度在MSS CRC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中呈正相关,暗示它可能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作用。

基于这些背景,研究团队提出了Fn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影响CD8+ T细胞功能,从而调节MSS CRC对ICB疗法敏感性的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包括临床样本分析、动物模型研究、细胞实验和分子机制探索,以期揭示Fn在MSS CRC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并评估其作为免疫治疗效果预测标志物的潜力。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深入探索了Fn在MSS CRC患者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抗PD-1免疫疗法的响应性方面。研究开始于一项包含25位MSS CRC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瘤内Fn的高丰度预示着患者对抗PD-1治疗的较好反应。为验证这一发现,研究团队进行了粪便微生物移植实验,将高Fn含量的患者粪便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与移植低Fn含量患者粪便的小鼠相比,高Fn含量组的小鼠对抗PD-1治疗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进一步的实验在多种模型中证实了Fn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丁酸,对抗PD-1疗效的增强作用。无论是无菌小鼠、特定病原体无菌(SPF)小鼠,还是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都显示了Fn及其代谢产物丁酸能够显著提高抗PD-1疗法的效果。研究者利用同一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T细胞和结直肠癌类器官进行的共培养实验,进一步证实了Fn通过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丁酸,促进抗PD-1疗效,为临床前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研究的机制部分揭示,Fn在肿瘤微环境中产生的丁酸能够抑制CD8T细胞中的HDAC3/8活性,进而增强TBX21启动子的H3K27乙酰化,促进TBX21的表达。高水平的TBX21能够抑制肿瘤浸润CD8T细胞中PD-1的高表达,缓解CD8T细胞的耗竭,增强其对抗PD-1治疗的敏感性。利用组织芯片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进一步证实了Fn丰度与MSS CRC患者PD-1表达呈负相关,为Fn的促抗PD-1作用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证据。

为了验证丁酸在Fn发挥促抗PD-1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者对Fn中产生丁酸的关键基因进行了敲除,结果证实,该基因的敲除会消除Fn对抗PD-1疗效的增强作用。总之,这项研究不仅首次阐明了Fn在调控MSS CRC中抗PD-1免疫治疗反应中的潜在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而且为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MSS CRC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同时也为抗肿瘤免疫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图片

参考资料:

Wang X, Fang Y, Liang W, et al.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acilitates anti-PD-1 therapy in microsatellite stable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Cell.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0, 2024. doi:10.1016/j.ccell.2024.08.019

Tags: Cancer Cell: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揭示肠道细菌与结直肠癌治疗的神秘关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