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四川大学王剑/张鑫团队《AHM》综述:口腔内伤口修复功能材料

来源 2024-05-18 22:04:42 医疗资讯

因咬伤、意外、手术、疾病等情况而产生的口腔伤口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软硬组织损伤。在潮湿、活动性强、微生物丰富、环境复杂多变的口腔环境中,设计和应用伤口敷料以达到理想的伤口愈合是具有挑战性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王剑教授、张鑫助理研究员团队对口腔伤口的特征、口腔内伤口敷料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口腔环境的特点、口腔伤口愈合的挑战与优势、新型口腔内伤口敷料材料的形式、成分与应用,并进一步总结讨论了口腔内伤口敷料的关键挑战和发展方向。相关工作以“Novel Functional Dressing Materials for Intraoral Wound Care”为题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

【文章要点】

1、口腔伤口愈合的一般过程、挑战与优势

口腔伤口与皮肤伤口同样经历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四个愈合阶段,但表现出不同的持续时间和愈合行为。虽然口腔伤口因独特的唾液环境、相对有利的组织反应和细胞行为而具有愈合更快、疤痕更少的特点,但不可忽略的是口腔组织本身和周围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毗邻但组织差异大的口腔结构常不能同步修复且可能相互干扰。动态和微生物丰富的环境常导致伤口的延迟愈合甚至继发性损伤或感染。疾病、吸烟、用药等全身或局部因素进一步对口腔伤口愈合造成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对应用于口内的伤口敷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理想的口腔内伤口敷料

理想的口腔内伤口敷料应具有以下特性:①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②促进伤口愈合,③湿润环境中具有强附着力,④对暴露组织的可靠保护,⑤隔绝微生物,⑥匹配组织的机械性能,⑦环境变化时保持稳定,⑧易于去除或随愈合协同降解,⑨临床使用便利(图1)。

图片

图1. 理想口腔内伤口敷料的性能特点

3、口腔内伤口敷料的形式、成分与应用

薄膜、水凝胶、海绵、泡沫、粉末、喷雾等形式的伤口敷料均已在口腔伤口中得到了应用。现有的商业产品主要用于外科伤口或浅表黏膜伤口的止血、止痛和保护,但往往表现出有限的促愈合能力。针对口腔环境特点,利用多种生物材料,已经开发出许多具有多功能性的口腔内伤口敷料。本文根据材料类型将功能性伤口敷料分为四类:(1)动物产品(羊膜、大鲵皮肤分泌物、心包膜、脱细胞真皮基质),(2)植物提取物(姜黄素、花青素、积雪草提取物、车前草提取物),(3)天然聚合物(纤维素、透明质酸、壳聚糖、胶原、丝素蛋白),(4)合成产品(聚乙醇酸、聚乙二醇、聚氨酯、聚乳酸、聚乙烯醇、仿生材料),并在各部分概述了不同材料促进口腔内伤口愈合的潜在机制和应用场景(图2)。

图片

图2. 口腔内伤口敷料按材料分类

4、挑战与展望

近年来,口腔内伤口敷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上述各类功能性修复材料已被证明在缩短恢复时间、减轻伤口炎症和减少疤痕形成方面非常有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1)组织黏附时间短。目前的黏附敷料一般在黏膜表面停留数小时即会发生机械脱离或溶解,短于口腔黏膜伤口修复所需的最短时间(12小时)。为了使敷料在伤口修复的早期阶段提供隔离和保护,材料需要同时具有较强的湿粘接能力和结构稳定性。(2)与目标组织行为的相容性。创面敷料与口腔组织的相容性对敷料与创面紧密贴合、正常发挥作用而不对创面造成伤害至关重要。应考虑应用材料部位的组织学特征,并根据特定伤口部位的需要和要求设计材料。(3)多功能改性。没有一种材料是完美的,获得多功能敷料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改性策略,取长补短。通过合理的材料设计,选择具有多种功能的材料或利用不同材料的协同效应是一种解决方案。此外,应提高这些口腔内敷料在实际临床场景中的便利性,同时降低制备、储存和运输成本,以促进临床转化。

【总结】

该综述总结介绍了口腔内伤口及口腔环境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口腔环境及口腔伤口的要求设计和制备多功能性的口腔伤口修复材料。未来方向在于增强口腔内伤口敷料的智能化、舒适性和便利性,同时推进其临床应用,以实现减轻患者痛苦和达到最佳愈合的目标。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hm.202400912

Tags: ​四川大学王剑/张鑫团队《AHM》综述:口腔内伤口修复功能材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