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正常情况下,当牙齿的最终根长发育到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时,牙齿就会长出来。阻生恒牙是指牙根发育超过最终牙根长度的四分之三,但预计不会在合理时间内自然出牙的恒牙临床上,永久性第二磨牙(PM2)嵌塞,无论是上颌还是下颌骨的PM2,在正畸临床中偶见。PM2嵌塞的患病率可能很低,尽管尚未在一般人群中进行调查。PM2嵌塞不像门牙嵌塞或犬牙嵌塞那样毁容。虽然PM2嵌塞表现为口腔内缺牙,但缺乏经验的牙医和家长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PM2嵌塞的诊断仅由牙医主要使用根尖周和全景x线片进行诊断。它可能在牙齿长出后很长时间才被患者发现。
到12岁时,如果患者的PM2没有爆发到口腔,则必须使用全景x线摄影来明确牙胚的位置。PM2嵌塞的可能原因包括牙芽原发移位、间隙不足、局部阻塞异常(如牙龈纤维化)、外伤和牙周源性局部病理。在PM2嵌塞的5种可能原因中,空间不足和局部阻塞异常是PM2嵌塞最常见的两种原因。此外,在某些情况下,邻近第三磨牙的干扰可能是PM2嵌塞的可能原因。判断牙嵌塞是否发生的关键不是看患者的年岁,而是看患牙的牙龄。如果从x光片上发现正在发育的牙齿处于牙根发育的晚期,即超过最终牙根长度的四分之三,则它们的自发爆发是值得怀疑的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三例PM2嵌塞的病例来说明如何识别与PM2嵌塞牙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去除这些危险因素,以促进PM2嵌塞牙在牙弓中正确的咬合位置。这些病例也可能有一些与PM2嵌塞无关的其他牙齿问题。然而,这些牙齿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适当的治疗来解决。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3例PM2嵌塞的病例,说明如何识别PM2嵌塞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去除这些危险因素,使阻生的PM2牙长出到正确的咬合位置。
第一个病例的临床和放射摄影照片。(A和B)临床照片显示下颌骨偏离,前牙交叉咬合,牙齿拥挤,牙17和牙27在口腔内缺失,以及阻生牙17和牙27冠上致密的纤维化牙龈组织。(C)全景x线片显示两颗上颌恒磨牙(PM2)延迟出牙。两颗上颌PM2牙根均处于根发育晚期,牙冠位于牙槽嵴高处。阻生牙17和27的远端咬合面上可见一薄层的牙槽骨。(D)对阻生牙17的牙冠进行手术暴露。(E)等待7个月后,在没有正畸牵引的情况下,17号和27号牙齿凭借固有的牙齿萌牙势萌牙至正常咬合位置的全景x线片。(F和G)进一步进行正畸治疗,纠正全口牙齿排列错误。
第二个病例的临床和放射摄影照片。(A)全景x线片显示患者12岁零4个月时处于混合牙列期。(B、C)临床检查显示口腔内4颗恒磨牙(PM2)全部缺失,两颗恒磨牙均被致密的纤维化牙龈组织覆盖。(D)第二次全景x线片显示两颗上颌PM2牙的牙根发育超过估计牙根长度的四分之三,牙齿15垂直嵌塞。两颗阻生下颌PM2牙均在左右下颌第一磨牙冠下近端倾斜。患者13岁零10个月时,左、右下颌第三磨牙牙冠的发育对两颗阻生下颌PM2牙的根部有压迫作用。(E, F, G, H)切除阻生牙17和27冠上致密纤维化牙龈组织后,发现17号牙因牙槽嵴颊骨宽度不足,向腭突出,而27号牙突出至接近正常咬合位置。此外,37号和47号牙齿在邻牙38号和48号牙齿切除后,出现了正常的咬合位置。(I)临床照片显示局部正畸牵引腭定位的牙齿17到正确的咬合位置。
第三例的临床和放射摄影照片。(A、B) 8岁时摄于21号牙槽骨处的x线照片。手术暴露阻生牙21以促进其萌出。(C)随访的第二次全景x线片显示17号和27号牙齿未萌出,而17号和27号牙齿的根形成处于晚期,超过了估计根长度的四分之三。第17和27牙的出牙方向向远端倾斜。另外,发现47号牙水平嵌塞,48号牙的牙胚位于47号牙的牙根顶部。然而,当病人13岁零5个月的时候,这颗牙齿已经长出来了。(D和E)临床照片显示上颌中门牙突出和下颌前牙拥挤。(F)切除4颗第三磨牙。在右下颌骨升支内置入一枚微型螺钉,以促进中角嵌塞牙齿47的直立。(G、H)患者14岁7月龄时,17、27牙仍存在下咬合,因此进行正畸牵引,将17、27牙拉至咬合接触位置。(G, H, I, J, K)患者15岁零2个月时,在正畸治疗的帮助下,4颗恒磨牙移至牙弓正常咬合位置的影像学和临床照片。
结果:1、2例均表现为上颌2颗PM2牙的延迟出牙。在切除出牙通路上的致密纤维化牙龈组织后,这两颗阻生上颌PM2牙凭借其固有的出牙潜能最终出牙至正常咬合位置。第二个病例也有两颗下颌PM2牙的近角嵌塞。38号牙和48号牙切除后,2颗阻生下颌PM2牙也凭借其固有的出牙潜能向正常咬合位置出牙。第三例为17、27、47牙嵌塞。在拔除4颗第三磨牙和4颗选定的前磨牙,4颗恒磨牙正畸化,使用微型螺钉牵引正畸后,3颗阻生牙最终出牙至正常咬合位置。
结论:在排除了萌牙路径上的障碍后,在正畸牵引或不牵引的情况下,阻生PM2牙均可凭借其固有的萌牙潜能萌牙至正常咬合位置。
原文出处:
Chen HM, Hwang MJ, Chiang CP,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s for impacted permanent second molars.J Dent Sci 2024 Apr;19(2)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