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近年来,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发生机制、诊断及防治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因此,我们组织全国专家在《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新进展及专家意见,就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分型,以及防治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指南。
一
定义
综合国际瘙痒研究论坛(IFSI)及《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2017版),将敏感性皮肤定义为皮肤受到外界微小刺激后,出现阵发性或周期性灼热、潮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伴或不伴持续性红斑的一种综合征。敏感性皮肤最容易发生在面部。
二
流行病学
敏感性皮肤全球广泛存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敏感性皮肤在全球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发生率分别为:美国女性52%;英国女性51.4%、男性38.2%;法国女性66%、男性51.9%;巴西女性45.7%、男性22.3%,而俄罗斯女性25.01%、男性5.4%。在亚洲,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率为:日本女性55.98%、日本男性52.84%;韩国女性 59.4%、男性55.3%;印度女性36.7%、印度男性27.9%。中国女性敏感性皮肤发生率36.1%,但各地敏感性皮肤发生率差异较大,上海地区为43.02%;广州地区为25%;北京为17.12%;扬州地区为率44.92%,其中:女性为44.62%,男性为 45.49%。
三
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国内外调查显示,敏感性皮肤的发生与年龄、皮肤类型、性别密切相关,敏感皮肤更常见于年轻人,干性皮肤患敏感皮肤的风险更高,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敏感性皮肤,且严重程度也高于男性。此外,疲劳、睡眠障碍、进食量减少、吸烟、压力较大、有遗传特异性体质,如:特应性皮炎等更易出现敏感性皮肤,女性还与怀孕、痛经、口服避孕药相关。
2、环境因素: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敏感性皮肤还与许多环境因素相关,例如:灰尘、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和干湿程度的变化、空气污染物、空调等相关。
3、其他:
频繁换用化妆品或同时选用多种品牌的化妆品、过度清洁面部、反复使用消毒产品、外用刺激性药物、局部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激光治疗术后等均可引发敏感性皮肤。
4、其他皮肤病:
敏感性皮肤可以是某些炎症性皮肤病所伴随的皮肤表现,约66%特应性皮炎的女性患者和57%的玫瑰痤疮患者都伴有皮肤敏感,痤疮、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面部银屑病等也可引发敏感性皮肤。再者,一些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表现为全身刺痒、烧灼感等。有时一些面部仅有敏感症状的人群会被误诊为一些面部炎症性皮肤病。
需注意敏感性皮肤是一种综合征,而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则属于炎症性皮肤病。玫瑰痤疮在皮肤敏感的同时会伴有原发皮损,主要在面中部,特别是鼻部、两颊、前额、下颌等部位出现持久性红斑,红斑基础上可出现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患者可出现鼻部肥厚增生,部分还可伴有眼部不适,如:眼异物感、光敏、视物模糊、灼热、干涩、瘙痒等。脂溢性皮炎常在面部T区出现持久性潮红斑。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在面颊出现持久性红斑伴毛细血管扩张,有时还可出现丘疹、脓疱。
四
发生机制
目前研究认为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是累及皮肤屏障-固有免疫炎症-神经血管反应-进一步加重炎症的复杂过程,此外,皮肤微生态紊乱也参与其中。
1、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研究显示敏感性皮肤经表皮失水率(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表明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最新研究证明,敏感性皮肤皮损中Claudin-5表达下降,导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结构不完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不健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倍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女性敏感性皮肤志愿者的面部皮脂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发现皮脂分泌低于正常组,且皮脂中神经酰胺、甘油磷酸乙醇胺和二酰甘油的含量较高,而葡萄糖酰神经酰胺、甘油磷酸丝氨酸、甘油磷酸胆碱和三酰甘油的含量较低。应用共聚焦拉曼显微光谱检测敏感性皮肤皮脂,结果显示神经酰胺/脂肪酸减少。由此可见,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表皮渗透性增加,外界化学、抗原物质、微生物更易侵入皮肤,引起炎症,进而促使敏感性皮肤的发生。
2、神经血管反应性增高: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TRPV-1)广泛表达于皮肤伤害性感觉神经末梢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和肥大细胞上。皮肤屏障受损后对皮肤神经末梢的保护减少。高温(T>42℃)、酸性环境(pH<5.9)、辣椒素、紫外线以及内外源性炎症介质通过激活TRPV-1,热觉以及化学性刺激的感觉传入,引起灼热、 阵发性发红、疼痛、瘙痒等症状。
TRPV-1可引起肥大细胞分泌内皮素(endothelin, ET),ET-1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 的分泌,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产生,使血管反应性增高,引发血管扩张。研究提示周围感觉神经纤维(C和Aδ)的激活可能与敏感性皮肤有关,敏感性皮肤的活检组织中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C纤维发生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敏感性皮肤组的热阈值显著降低;敏感性皮肤血管密度更高且浅表微血管更接近表皮,受到外部刺激后更容易导致血管过度反应和炎症介质释放;在涂抹化学试剂后,与正常人群相比,敏感性皮肤表现出更强的血管舒张性,上述研究均表明敏感性皮肤存在血管高反应性。
3、免疫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TRPV-1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同时促进神经递质,如:血管活性物质肠多肽(VIP)、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多肽(CGRP)等释放,引发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ET-1还可促进感觉神经末梢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肥大细胞释放IL-23和IL-31,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和T淋巴细胞,IL-1、IL-8、TNF以及前列腺素PgE2和PgF2释放,从而引发皮肤免疫炎症反应。
4、微生态紊乱:
微生态紊乱可能成为敏感性皮肤发生机制之一。研究发现,敏感性皮肤真菌及细菌菌落在系统发育上比健康人群更具有多样性,在敏感性皮肤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较低,属于厚壁菌门的乳酸杆菌在敏感 性皮肤上明显更丰富;担子菌门的马拉色菌属在敏感性皮肤上的丰度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毛霉菌属在敏感性皮肤上更丰富。在敏感性皮肤中表皮葡萄球菌的减少与女性乳酸刺痛试验有关。
五
临床表现及分型
敏感性皮肤通常是皮肤受到如:温度变化、季节变化等以及化学、精神等一 些微小刺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灼热、阵发性发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症状,伴或不伴红斑,常常不能耐受普通护肤品。因此,敏感性皮肤临床上主要以主观症状,如:灼热、阵发性发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为主,也可出现持续性红斑。可依据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对敏感性皮肤进行分型。
1、依据乳酸试验及辣椒素试验分型:
完全型敏感性皮肤:面部皮肤都有灼热、阵发性发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自觉症状,还可出现持续性红斑,或乳酸刺痛试验及辣椒素试验均为阳性。
不全型敏感性皮肤:面部皮肤可以某一种或几种自觉症状为主。乳酸试验常为阳性的敏感性皮肤常表现为灼热、刺痛、瘙痒;而辣椒素试验常为阳性的敏感性皮肤主要以红斑、灼热为主。
2、依据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分型:
原发性敏感性皮肤:不伴有其他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主要因一些微小刺激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症状。
继发性敏感性皮肤:可伴有痤疮、面部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面部皮肤病,如痤疮并敏感性皮肤。
六
敏感性皮肤诊断
敏感性皮肤的诊断需满足主要条件,同时满足一条及以上次要条件。
1、主要条件:
皮肤受到外界微小刺激时易出现灼热、阵发性发红和/或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症状,伴或不伴持续性红斑。
2、次要条件:
敏感量表评估,SS-7得分>5分或SS-10得分>13分或SS-14得分>18分;乳酸刺激试验评分≥3分;辣椒素试验≥3分。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及肿胀性红斑狼疮等面部皮肤病常伴有敏感性皮肤,此时可诊断为继发性敏感性皮肤。
3、分型依据:
完全型:该类敏感性皮肤人群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自觉症状都可产生,并伴有红斑,或乳酸刺痛试验及辣椒素试验均为阳性。
不全型:该类敏感性皮肤人群常以一种或几种症状为主,乳酸刺痛试验和/或辣椒素试验有时可为阳性,例如:以灼热、刺痛、瘙痒为主的敏感性皮肤人群乳酸刺痛试验常为阳性;而以红斑、灼热为主的敏感性皮肤人群辣椒素试验常为阳性。
七
治疗
治疗原则为加强健康教育、控制症状、促进皮肤屏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神经血管高反应性,以提高皮肤的耐受性为目的。
1、健康教育:
敏感性皮肤极易反复发作,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应尽可能避免各种触发因素,如日晒、进食辛辣食物、饮酒、情绪波动、密闭的热环境等,避免滥用化妆品及频繁调换化妆品,避免过度清洁。定期治疗与随访,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治疗,保持耐心,树立信心,使皮肤能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2、合理护肤:
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是治疗敏感性皮肤的基础措施,因此,合理护肤尤为重要。要遵循适度清洁、舒缓保湿、严格防晒的原则。
清洁:可用清水或温和产品洁面,早晚各1次,避免用刺激性洁面类护肤品。
补水:面部清洁后如果红斑较为明显时可每晚用舒缓类保湿面膜外敷5~7d,镇静皮肤,减轻红斑反应。红斑及自觉症状减轻后可在每日早晚面部清洁后选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保湿、抑制炎性细胞的舒缓类保湿水加强面部皮肤的补水。
保湿:可选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降低神经血管高反应、抑制炎性细胞的舒缓类保湿霜加强皮肤护理,2~3次/d,保持皮肤润泽,待敏感性好转后,可选用具有降低 TRPV1受体活性、降低血管高反应性的祛红类功效性护肤品,预防面部红斑的产生。
防晒:敏感性皮肤耐受性差,容易对防晒化妆品产生刺激反应,最好选择 遮盖式防晒,建议选择太阳伞和防晒衣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25,UVA透过率<5%标识的产品。如需使用防晒类化妆品时,应在红斑改善后选择无乙醇、无香精、无高致敏性原料和添加保湿、舒缓成分的防晒剂。在使用新的防晒产品前,可在耳后或局部小范围试用,无不适反应后再正常使用。
3、药物治疗:
敏感性皮肤存在神经血管高反应性,灼热、阵发性发红的患者还可口服卡维地洛抑制灼热、红斑,但需注意监测血压,低血压患者或口服药物期间血压过低的患者则不宜口服卡维地洛治疗;对于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显著者可选择抗炎、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者可酌情使用抗 焦虑和抑郁类药物,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合并有其他面部皮肤病,如:玫瑰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敏感性皮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强皮肤护理。
4、物理治疗:
冷喷、冷膜及冷超:对热刺激敏感的患者,可通过低温物理作用,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达到减轻炎症的目的。常用温度约0~4℃,每次不超过10min。
低能量激光/光疗法( low-level laser / light therapy,LLLT) :可利用低能量 激光/光的光生物学调控作用(光调作用)诱导光生物刺激级联反应,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抑制炎症的作用,加速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并通过提高细胞色素C氧化酶来调节神经纤维的功能。可针对SS发病的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治疗。
红光和黄光:红光具有抗炎和促进皮肤屏障修复的作用,可用于乳酸刺痛阳性的敏感性皮肤;黄光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降低末梢神经纤维兴奋性,可用于辣椒素试验阳性的敏感性皮肤。黄光或红光(LED光)治疗时遮盖双眼,距面部15cm,照射10min,强度不超过50mW/cm2,可在黄光治疗结束后即刻行红光治疗。治疗间隔为1周,5次为一疗程。
低能量强脉冲光:可在敏感性皮肤自觉症状消退后选择使用。强脉冲光(IPL)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作用于黑色素及血红蛋白,促进胶原的合成和重排,同时可有效杀灭面部寄生菌。采用590nm滤光片有较好的光调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皮损特点、肤色、个体反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选择的原则为低能量、长脉冲宽度、多脉冲次数,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节能量,每次增加不超过2J/cm2,能量可逐渐增加,每3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时以患者感觉无症状或轻微发热为宜,治疗的终点反应为无反应或轻微发红。强脉冲光中AOPT技术使每个子脉冲的能量可调,首个脉冲能量小,进一 步减轻了表皮的刺激反应,相对传统的OPT技术,治疗精准性更好,更适合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治疗后3~5d需每晚用舒缓类面膜湿敷 10~15min,减轻皮肤炎症反应,随后每日早晚清洁皮肤后,外搽舒缓类保湿水及保湿霜,加强皮肤保湿,保持皮肤润泽。
强脉冲光及高能量激光:可在敏感性皮肤自觉症状消退后选择使用。精准脉冲光 (delicate pulse light,DPL)中的500~600nm包含有2个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峰,修复皮肤屏障后,对于敏感性皮肤的潮红,可采用低能量、长脉宽多次治疗,治疗的终点反应为无反应或轻微发红,可有效改善敏感性皮肤的红斑。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595nm)和M22血管滤波模式(530~650nm和900~1200nm)可有效改善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红斑、灼热等症状。在敏感性皮肤炎症反应轻微时,皮肤镜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树突状或条索状时,可采用PDL改善毛细血管扩张。但需注意术后皮肤护理,可每晚用舒缓类面膜湿敷,以减轻炎症反应。
八
注意事项
敏感性皮肤的临床诊疗时,首先需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观症状有哪些,观察是否伴有红斑,然后需完善乳酸及辣椒素试验,必要时还可完善敏感评分量表,以评估严重程度以及进行临床分型,依据不同主观症状及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物理治疗,在物理治疗时需注意保护皮肤屏障。外用功效性护肤品是改善敏感性皮肤的重要措施,因敏感性皮肤屏障损伤的层次有所不同,需注意分层修复,以达到精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黎.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OL].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https://link.cnki.net/urlid/61.1197.r.20240320.1902.007
2.何黎, 刘玮, 李利. 舒敏保湿类护肤品在敏感性皮肤中的应用指南[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 33(11): 1229-1231.
3.范宇焜, 郝飞. 敏感性皮肤的药物治疗[J]. 皮肤科学通报, 2020, 37(6):593-596.
4.其他文献略。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