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病理干货 | 细说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免疫组化指标

来源 2024-02-17 18:15:09 医疗资讯

病理诊断是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金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低级别肿瘤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重复性较高,但在一部分高级别癌亚类的划分时,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诊断差异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带来困惑。

之前我们聊过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一共分为4种,分别是: 

1) POLE超突变型,预后很好,这类患者如果手术分期为Ⅰ~Ⅱ期,术后可考虑随访,不做辅助治疗。

2) MSI-H型,预后中等,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敏感,但目前的证据仅限于晚期和复发病例。

3) NSMP型,预后中等,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年轻患者保育治疗效果较好。

4) p53突变型,预后最差,对化疗可能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子宫内膜癌中最常见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可表现为不同的4种基因组型,说明组织学模式相同的肿瘤中,基因组谱可存在很大差别。

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P53,MSH2/6,PMS2/MLH1)和POLE突变分析的替代方法将TCGA方法引入临床实践。特别是对于评估高级别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预后,微观特征与分子特征的整合分层是对患者进行预后预测的最佳方法。

应用场景

1 癌前病变(PTEN、PAX2、MSI):

子宫内膜增生分为两类:

1)伴有非典型性的增生;2)不伴有非典型性的增生。

其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含有许多在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中常见的遗传变化,包括微卫星不稳定性、PAX2失活,PTEN、KRAS和CTNNB1突变等。当传统病理诊断遇到困难时,可进行PTEN、PAX2、MSI的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

2 浆液性癌(P53、P16、KI-67)

浆液性癌多有TP53突变,因此p53异常表达(至少75%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或完全不表达),有助于与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鉴别,后者常呈野生型TP53的表达模式,表现为不足75%的瘤细胞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53,但少数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也可伴有TP53突变。Ki-67指数非常高者倾向于浆液性癌,但与TP53突变一样,也不能完全除外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对于免疫组化p53着色结果不能确定、或者形态学和免疫组化p53结果不一致的病例,p16可能也会有帮助:浆液性癌中,大部分为p16弥漫、强阳性表达,而子宫内膜样癌中一般为中等程度的、斑片状(马赛克样)着色。

3 透明细胞癌

透明细胞的特征是出现多角形或鞋钉样细胞,细胞质透明,少数为嗜酸性细胞质,这些细胞排列成管囊状、乳头状或实性结构。透明细胞癌大部分为p53野生型表达,同时HNF-1β、NapsinA、AMACR阳性,而ER、PR一般为阴性。不过,其免疫表型可能和浆液性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之间有重叠,所以一定要结合形态学评估来解读免疫组化结果。和浆液性癌的鉴别,加做p53、p16、HNF-1β、ER、PR、MMR标记,而和子宫内膜样癌的鉴别,则加做ER、PR、NapsinA、AMACR。

4 子宫癌肉瘤

癌肉瘤是由高级别的癌性和肉瘤成分组成的双相性肿瘤,研究表明肉瘤成分是在肿瘤演变过程中由于上皮-间质转化而从癌中衍生而来,二者具有相同的基因改变,癌性成分最常显示子宫内膜样或浆液性分化,少部分表现为透明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癌转移的肉瘤形态多样,但大多数转移含有癌性成分。因此,大多数癌肉瘤归类为P53突变组,少部分归类为低拷贝数组。<5%的子宫内膜癌肉瘤属于POLE突变组或错配修复缺陷型组。

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癌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诊断、分型、分级、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的来说,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癌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还能为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Tags: 病理干货 | 细说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免疫组化指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