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翻译 苏州市立医院 刘军
审校 河北省人民医院 杜全胜
目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可清除水溶性和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可能有利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我们比较了接受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和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的患者21天无移植生存率。
设计: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分析。
地点:北美三级肝移植中心。
患者:在三个移植中心(n = 104;2009年1月~2019年1月)接受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和来自美国急性肝功能衰竭研究组登记的对照组。
干预措施: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与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
测量和主要结果:104例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患者的倾向评分与416名对照组相匹配(4 : 1)。使用多变量条件逻辑回归校正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对乙酰氨基酚:n = 248;与非对乙酰氨基酚相比:n = 272)、年龄、血管活性药物、国际标准化比率、英国皇家医学院评分系统(King′s College Criteria,KCC)、倾向评分(主要模型),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与21天无移植生存期的增加显著相关(OR值,1.90;95% CI,1.07 ~ 3.39;P = 0.030)。这种相关性在一些敏感性分析中仍然显著,包括对急性肝衰竭病因和倾向评分的调整(“模型2”;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OR值,1.86;95% CI,1.05 ~ 3.31;P = 0.033),并进一步调整机械通气的“主要模型”,以及3/4级肝性脑病(“模型3”;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OR值,1.91;95% CI,1.07 ~ 3.41;P = 0.029)。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急性肝衰竭(n = 51)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92.0 mm Hg vs. 78.0 mm Hg)、肌酐(77.0 µmol/L vs 128.2 µmol/L)、乳酸(2.3 mmol/L vs 4.3 mmol/L)和血氨(98.0 µmol/L vs 136.0 µmol/L),均为P ≤ 0.002。在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急性肝衰竭(n = 53)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显著降低胆红素(205.2 µmol/L vs 251.4 µmol/L)、肌酐(83.1 µmol/L vs 133.5 µmol/L)和氨(111.5 µmol/L vs 140.0 µmol/L),均为P ≤ 0.022。
结论: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能增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1天无移植生存期,改善血生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急性肝衰竭。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