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超级真菌”来袭,基层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

来源 2023-04-02 16:02:53 医疗资讯

近日,美国出现“超级真菌”——耳念珠菌的大范围感染事件频频登上热搜,据报道,美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数每年持续上升,其中2020至2021年在医疗保健机构以“惊人速度”传播。这种致命的病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并且以“惊人速度”在美国蔓延,目前已遍布美国超半数州,成为了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耳念珠菌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耳念珠菌有多重耐药性

耳念珠菌是一类重要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能够广泛定植于黏膜和皮肤上。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多地不断有新的耳念珠菌检出,呈现出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已引起各国重视。

耳念珠菌感染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新生儿和儿童也偶有感染。其常见宿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患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或自身免疫能力较弱的人群;二是开放性手术患者或侵入性导管使用患者;三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人群。

尽管耳念珠菌最早在外耳道内发现,但是它可以在患者的皮肤表面(通常于腋窝、腹股沟和鼻孔处)长期定植。耳念珠菌在医疗保健环境中可以长时间存活,如在医疗设备、病床、地板等处,对常见的医疗消毒剂具有很高的耐受力,所以容易造成传播,常常导致耳念珠菌在医院内爆发感染。

在临床治疗方面,大多数耳念珠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包括三大类主要的抗真菌药物——唑类药物、多烯类药物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因此导致耳念珠菌的感染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

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应进行分级诊疗

耳念珠菌可定植于人的皮肤与黏膜表面,在目前已经报道的耳念珠菌疾病谱中,血流感染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占所有耳念珠菌感染的40%~100%。目前,耳念珠菌引起的真菌血症的全球发病率知之甚少,病死率为49%~68%。其他感染类型还包括插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耳部感染,罕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骨感染。

目前,对耳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分级诊疗制,但鉴于该菌流行率低,常规经验治疗不必覆盖该菌。免疫低下或黏膜屏障受损患者经验治疗时需要覆盖耳念珠菌的情况包括:

1.患者有明确的耳念珠菌定植,或者上一次是明确的耳念珠菌感染;

2.患者没有处在隔离单间,所在病区有耳念珠菌定植乃至流行;

3.患者明确是念珠菌感染(如无菌部位标本涂片已见),经验治疗无效,在明确诊断之前,可以先行覆盖该菌。

基层医疗机构如怀疑患者为耳念珠菌感染,应及早向上级医疗单位转诊。

医疗机构如何预防耳念珠菌感染?

由于耳念珠菌可以黏附在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对耳念珠菌环境进行筛查,范围包括各类ICU、血液或实体器官移植病区、肿瘤病区、外科病区,上述病区医护人员接触的床、床垫、家具、水槽、椅子、床头柜、把手以及电话、工作台面、手推车、键盘、呼吸机面板、心电图导线、血压监测仪袖口等。

对耳念珠菌分离病区的患者,或曾经定植或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进行病原菌监测;分离阳性时要进行动态监测。对耳念珠菌分离病区的工作人员,或曾经处置耳念珠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工作人员,采集腋窝和腹股沟拭子,进行病原菌监测;阳性时进行持续性监测。必要时,扩大病原菌监测范围至耳念珠菌定植或感染患者接触者,分离阳性时进行持续监测。若确定检出耳念珠菌,应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做好医院内感染源头的预防和消毒工作是控制耳念珠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基层医疗机构更应注重预防耳念珠菌的院内传播,减少或改变不合理的抗真菌药物是防控耳念珠菌院内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学组. 成人耳念珠菌感染诊治防控专家共识[J].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8):564-570. DOI:10.13602/j.cnki.jcls.2020.08.02.

[2]高光俊,马娟娟,罗小明,等. 耳念珠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2):136-139. DOI:10.11726/j.issn.1001-7658.2021.02.016.

[3]赵伟娜,张冰,王启明. 耳念珠菌致病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51(9):1254-1263. DOI:10.1360/SSV-2021-0230.

Tags: “超级真菌”来袭,基层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