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Takayasu动脉炎 (TAK) 又称高安血管炎、无脉症、特发性主动脉炎,是一种罕见的肉芽肿性大血管炎,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TAK可导致梗阻性和动脉瘤性血管病变,是本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经皮介入治疗TAK血管病变的现状仍未得到解决。该研究旨在探索适合TAK的经皮介入治疗策略。
研究人员回顾性地分析了1996年至2022年前瞻性维护的TAK经皮介入治疗程序单中心数据库。采用选择性支架置入术 (使用裸支架或药物附着支架)、球囊血管成形术 (BA) 或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CBA) 治疗梗阻性病变,对于BA或CBA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辅助支架置入术。对再狭窄病变血管重复进行经皮介入治疗,直到获得成功。主动脉或周围动脉瘤及自发性主动脉夹层均采用药物附着支架或内植治疗。
942位患者共采用经皮介入治疗了2450处动脉病变(2365例狭窄或闭塞,85例动脉瘤或夹层):630处在锁骨下或腋窝、586例肾动脉、463例大动脉、333例颈动脉、188例肠系膜动脉、116例回肠动脉、71例冠脉和63例其他动脉;共进行了3805次介入治疗(每处病变平均进行了1.55次介入治疗)。
经皮介入治疗后的生存率
2262处(92.3%)病变获得了早期成功;中位随访了39个月,在1727处病变中,1460处(84.5%)获得了晚期成功。重复进行介入治疗可将梗阻性病变的晚期成功率从48.6%提高到83.3%。1687个选择性支架病变的晚期成功率是88%;药物附着支架的再置入率低于裸支架(p<0.001)。
经皮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复通率
在513处采用BA治疗的血管中,有183处 (36%) 在没有辅助支架的情况下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在122处采用CBA治疗的血管中,有19%的动脉夹层及8%的破裂或假性动脉瘤形成。经皮介入治疗后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的晚期成功率达到91.3%。415处(17%)血管共发生了472例并发症;其中275例(79%)得到了解决。
综上所述,基于支架的经皮介入治疗策略可有效、安全、持久地治疗大多数Takayasu动脉炎的血管病变。
原始出处:
George Joseph, et al.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Takayasu Arteritis. J Am Coll Cardiol. 2023 Jan, 81 (1) 49–64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