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2.12.10早上,由北京医师协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承办的第十一届脑血管病长城论坛(GWCVD 2022)在线上准时召开。在下午的烟雾病及脑血管病专场中,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学部的段炼教授进行了“烟雾病指南与共识的个人理解”这一专题报道。
首先,段教授对烟雾病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从1958年日本神经外科学会的第一次病例报道,到1969年,“烟雾病”被进行了命名。1997年,第一版针对烟雾病的指南出炉,从病因发病机制、发病率与流行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和手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
到了2012年,第二版指南出炉,新出现了“无症状烟雾病”这一概念。令人感兴趣的是,欧美国家的报道许多烟雾病的患者均为亚裔或非裔,而白种人发病率很低。同时,该指南从病理学、遗传因素、家族史等方面对第一版的指南进行了丰富和扩充。此外,对于单侧烟雾病作为一个新增部分单独的进行说明,并提出有10-30%的此类患者会向双侧病变进行进展。在检查方面,新增部分核磁影像学诊断,并提出磁共振作为烟雾病的诊断手段。治疗方面,首次提出对表现为缺血症状的烟雾病患者行外科血管重建术认为是有效地(推荐级别B)
随后,2018年,法国发表了第一版指南。该指南提出,当该病独立存在且病因不明时,因成为MMD。在该指南中,更加注重了认知障碍的诊断和认知康复。
2021年,第三版日本最新指南出炉,在该版本中,手术重建血运的推荐等级与上一版是一致的,同时提出应进行适当的血压控制。同时,对于成年患者,最大的治疗区别是单独的简介手术是不够的,直接手术或联合手术是必要的。其中,在21年的指南中提出,在评估脑缺血超级星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后,可以考虑使用充足rtPA进行静脉溶栓(推荐等级:C;证据等级:低)。而对于无症状MD管理提出成人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谨慎使用。
最后,段教授对四版指南主要的诊断和治疗的演变进行了总结。段教授指出,对上述几版指南中,所有的证据指南都比较低,提示所有的推荐都仅供参考,且需要在后期的更多证据支持下进行修改。
在段教授汇报结束后,来自北京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张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韩宏彦教授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学部佟怀宇教授进行了点评总结。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