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日前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一项对2002名18岁至35岁青年进行睡眠相关问题的调查显示,近六成(59.5%)受访者习惯晚睡,入睡时间均在23点以后。同时,受访数据显示,睡眠质量差同时也带来了“易感到疲劳困倦”“注意力难集中”“头晕、内分泌紊乱等身体问题”“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焦虑”“记忆力减退”等影响。
对于现代人来说,许多古训和老传统已经很难做得到了。比如说“早睡早起”“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早已经成为“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回忆。其实睡眠差带来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会对人体机能产生持续和不可逆的影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睡眠差主要是熬夜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忽视了熬夜的“熬”,也是煎熬的“熬”,它是对身心的长期透支和摧残。大量病例研究证明,与长期熬夜伴随的是癌症风险高、心脑血管病风险高、诱发糖尿病、引发神经衰弱、影响生育能力、伤害眼睛、免疫力下降、引发胃肠病、抑郁情绪多等可怕结果。
有专家讲,“人类还没进化到能熬夜的体质”,核心问题正在这里,我们不要指望可以通过一些现代手段,能够抵消熬夜的影响。熬夜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熬夜没有办法避免,但有些熬夜则是非必要,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非必要熬夜”。
有些熬夜完全是自身原因。比如,很多人睡觉前都会玩一会儿手机,有的可能只想刷10分钟短视频,可在不知不觉当中,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就过去了。即便窗外出现了鱼肚白,身体已经十分疲惫,还是拿着手机,纵情于娱乐之中。有人提出睡个好觉先从不把手机带进卧室做起,这很有道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制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不能做到充分自制,那么就把一些App卸载掉,甚至于把手机扔在一边,反而成了最好选择。
对于很多人来说,熬夜驱动力来自工作。有些加班族迫不得已需要熬夜加班,但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当前加班文化有没有泛滥乃至被扭曲的一面?一些工作有没有必要天天加班、长时间加班?有不少人虽然不是每天加班,但是不在加班时也依然要保持“在线”,哪怕到了夜里十一二点。这是一种怎样的职场文化呢?
熬夜已经成了睡眠的最大杀手,有些熬夜不可避免,有些熬夜则完全没有必要。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减少“非必要熬夜”做起。这涉及到个人、社会、单位,也需要一些市场主体作出思考和调整。因为“人类还没进化到能熬夜的体质”,自然也不能进入到必须熬夜的轨道。
- 上一篇:全年疫苗产量可满足全国人民接种需求
- 下一篇:延迟退休如何影响你我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