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看门诊和住院是两种主要的看病方式,跨省直接结算两项改革形成互补,异地看病的不同堵点被打通,全国便捷看病的时代可望很快到来。随着社会交往扩大和人员流动加快,几乎每个人都存在跨省看门诊的需要,即使不看中外省市更高的医疗水平,跨省出差、学习、走亲访友、旅游也难避免。加快推进门诊跨省直接结算改革,既是医改政策协同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题中之义。
国家医疗保障局2月1日发布消息,新增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等15个省区作为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直接结算的门诊费用,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报销政策执行参保地规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开展普通门诊费用(不含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运行。
我国推进门诊费直接结算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是省内跨地区门诊费直接结算,由于省内政策差异性小,这项改革颇为顺利。此后从2018年起,长三角、京津冀、西南五省(区市)开始区域内跨省结算试点,由于参与直接结算的对口省市不多,改革的难度相对较小。先省内、再区域、再全国,“三步走”渐进式推进改革的思路清晰可辨,此次门诊费直接结算试点扩围至27个省(区、市),是这项改革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理解这次门诊费直接结算试点扩围的意义,需要把握好两点。其一,这次扩围除了试点省市数量大幅增加之外,还有质的跃升。这是因为,过去长三角、京津冀、西南五省(区市)等区域,只能在区域内的合作省市之间进行直接结算,此次扩围之后要突破区域局限,升级为在27个省(区、市)内直接结算,是几点或多点向全面的提升。其二,27个省(区、市)试点已十分接近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步走稳走好了,能够为门诊费直接结算全国普及打下可靠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只要这一步走稳走好了,门诊费直接结算全国普及就指日可待。
在民生保障方面,对这次改革也需要分层理解。首先,在保障力度方面,由于住院费用高、时间长,住院患者一般病情相对较重,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可解患者燃眉之急,正因为如此,这项改革被排到了门诊费直接结算改革的前面,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普及。其次,在保障范围方面,看门诊人次数远多于住院人次数,门诊跨省直接结算的惠及面更加广泛。力度和广度相加,跨省看病的便捷性和费用保障就会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让异地看病不再发愁。
理解这次门诊跨省直接结算扩围试点改革的意义,还要看到推进改革的紧迫性。当前,人口跨省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民众关心能不能在省外方便地看病并按政策报销。当省外住院可直接结算、省外看门诊只能自掏腰包时,达不到住院标准的患者也可能想办法要求住院,这种与医改总体原则相悖的“反向鼓励”应当尽快消除。更关键的是,门诊报销政策面临改革,门诊费用纳入统筹报销、报销比例不低于50%等改革举措即将实施,假如不加快跨省门诊费直接结算改革,将来在省内和省外看门诊所享受到的政策差距就会大幅拉大。
看门诊和住院是两种主要的看病方式,跨省直接结算两项改革形成互补,异地看病的不同堵点被打通,全国便捷看病的时代可望很快到来。随着社会交往扩大和人员流动加快,几乎每个人都存在跨省看门诊的需要,即使不看中外省市更高的医疗水平,跨省出差、学习、走亲访友、旅游也难避免,从这个角度看,每个人都将成为这项改革的受益者。加快推进门诊跨省直接结算改革,既是医改政策协同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题中之义。(本报特约评论员)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