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我国医生用巨大的付出,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百姓赢得了“健康红利”。破解看病难,要靠医生无私奉献,更要靠加快推进医改
近日,一段写在餐巾纸上的留言走红网络:“勿动!插管去了。”这是中科大附一院青年麻醉医生栾远航的留言。当时,他正在手术室餐厅吃饭,刚吃了两口,电话就响了,说急救中心有一位病人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由于担心工作人员把餐盘收了,他才留下了这张纸条。
其实,很多医生都有过类似经历。无论吃饭还是睡觉,只要有紧急情况,立刻放下一切,直奔抢救现场。在很多大医院,医生常年处于“战时状态”,出诊时不敢喝水、没工夫上厕所,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有的医生一天看七八十个病人。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个小时,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在很多医院,手术室的灯光昼夜不熄,手术一台连着一台,医生换了一拨又一拨,每名医生都在争分夺秒,希望病人早日康复出院。难怪有外国人感慨:“中国医生的效率非常高,如果不是非要挑专家,几乎任何时候都能看上病,手术等候时间也不是很长,这是很多发达国家根本无法做到的。”
中国医生为啥这么“拼”?因为中国有近14亿人口,随着就诊人数逐年上升,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对如此庞大的就诊人群,医生除了练就“千手千眼”的本领,还要加班加点“连轴转”,否则无法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中国医生崇尚“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价值观,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辜负患者信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就是医生职业精神的最好概括。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拼命三郎”,中国的医疗事业才能跑出加速度。2018年,我国总诊疗人次达83.1亿,平均每人就诊6次。我国每千人执业医师为2.59人,而很多发达国家超过4人。这意味着,我国医生用巨大的付出,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百姓赢得了“健康红利”。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效率和满意度持续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功不可没。
当前,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看病难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还有不少“烦心事”。所谓看病难,主要难在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知名专家比较难,根本原因是优质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因此,破解看病难,要靠医生无私奉献,更要靠加快推进医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解放医疗生产力,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我们崇尚拼搏奋斗的精神,全社会更要尊重医生、关爱医生,改善工作条件,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4日 19 版)
- 上一篇:器官捐献,让生命“接力”前行
 - 下一篇:中国发布行动计划多举措遏制结核病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