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中新网上海4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最新的研究表明,在中国,45.2%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行为、饮食和感染等方面的23种潜在、可改变因素。这意味着,控制好这些因素,近一半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日推出2019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涉及的肿瘤防治科普知识从去年的7个肿瘤扩展至14个。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说,该“推荐”在原来的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七大男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甲状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肤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脑部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权威科普信息,涉及的肿瘤目录扩大至14个。

当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生存数据显示:早期宫颈癌、大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达到97%以上。诸多肿瘤如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基本可以实现治愈。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教授表示,对于肿瘤的诊治,我们还是倡导“三早”原则即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健康科普宣传,让更多民众知晓这方面知识,更好地预防癌症,提高健康意识。
郑莹教授表示,早期预防和早期筛查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重要的两大癌症防控策略。民众可以通过知晓相关癌症危险因素、警惕相关疾病、症状和危险信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来降低自身的癌症风险,实现对大部分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据悉,上海市抗癌协会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2018年首次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仍有不少民众希望,权威专家能对更多的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权威建议。
郑莹表示,今后,上海市抗癌协会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根据国内外癌症防控的最新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每年更新《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并固定在每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向社会发布。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普及《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推动后续的风险行为干预和早期筛查工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研发了“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工具,可较全面地帮助公众评估和认识自身的癌症常见恶性肿瘤的风险危险因素,指导民众改善日常生活习惯,主动参加各类早期筛查和定期体检,积极采取行动降低自身癌症风险。(完)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