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春天不只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也特别重要。下面,就看看营养专家,为你推荐的春季养生饮食方法,帮你通过饮食调理,以最好的状态适应春发时节。
本期嘉宾:孔润常 中国高级美食营养师
春季要“顺时养生”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春天的时候正是万物丛生之时,在中医古籍《素问》中提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个季节是气候由寒转温,大自然中万物复苏、草木萌生之际,顺时养生的说法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宇宙的阳气生发了,在五行对应五脏和四季养生来说,“肝属木,与春相应”,即所谓“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因此,春季养生的重点,就在养肝。
春季养生重点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情绪上要乐观,不宜抑郁或发怒,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想在春天好好调养体质,重视日常茶饮,是最方便又有效率的途径。春季比较着重在“轻补”,避免使用“温补”或“大补阳”之药材。像党参、决明子、仙鹤草、枸杞子、紫苏等,都十分适合在春季搭配作为茶饮来饮用。其实,花草茶和中药一样,也要因人而异。只有依照身体状况选择需要的花草茶,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另外,韭菜、葱、蒜都是春季当令时蔬,具有益肝养阳之效。
饮食不主张进补
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另外,春季饮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的进补。
早春时还应该多吃一些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肉、鸡肉、鱼类、虾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氨酸,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还有应该多补充一些高能量的食物。除了米、面、杂粮以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豆类、乳类、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物质。
根据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春季的进补应该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滋腻之品为忌。应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提高正气,清化郁热。大米、小米、薏仁米、荞麦、黑芝麻、豇豆、扁豆、黄豆、赤豆、豆浆、山药、大枣、核桃、栗子等,性质平和,具有补脾益气好处。春天要注意少吃寒凉、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一定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西红柿和柑橘、柠檬等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富含维生素E的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适量吃些野菜
春季正是各种野菜旺盛生长之时,如荠菜、鱼腥草、蕨菜、香椿等。野菜生长在郊外,污染少,营养丰富,清新可口,食用对身体有好处。此外,还有一定的抗病作用,所以应该不失时机地吃一些。
但野芹菜、野葱、灰菜、马齿苋、野生小蒜等野菜都含有导致过敏的物质,容易在某些特殊体质的人身上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多数野菜性寒味苦,能败火,但多吃会伤及脾胃,引发胃痛、恶心、呕吐等轻微中毒症状。比如,野生荠菜吃多了,会导致脾胃虚弱、血淤气滞。因此,不管是什么野菜,尝尝新鲜就可以了,不要长期、大量食用。吃野菜后,一旦出现周身发痒、浮肿、皮疹或皮下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马上到医院诊治。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