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长假过后,不少人都为体重增加而烦恼。最近,英国一项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控制体重方面,基因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明明没有胡吃海喝却依然减不了肥是否可以归结于基因作祟?
“肥胖现象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事实上,人的胖瘦取决于遗传、环境、心理、运动等因素。”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农业部驻塔福茨大学人类老年化研究中心博士后沈立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研究并未发现颠覆性机制
此次,英国剑桥大学与桑格研究所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瘦人在保持苗条体型方面具有遗传优势。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分析了1.4万名志愿者的基因信息,试图寻找肥瘦背后的基因奥秘。与很多重点关注肥胖人群的研究不同,这项研究将偏瘦人群也考虑在内。参与基因分析的志愿者中,1622人是体型偏瘦的健康人,1985人严重肥胖,其余大约1万人体重正常。
研究人员说,他们此次不仅找到了一些已知的肥胖相关基因,还发现了一些新的严重肥胖相关基因和健康瘦体型相关基因。综合这些基因的作用,他们开发出了一套关于胖瘦遗传风险的评分体系,结果发现,偏瘦人群的评分普遍较低,而肥胖人群的评分较高。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剑桥大学教授萨达芙·法鲁基说,此项结果首次表明,健康的瘦人之所以较瘦,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而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增加肥胖风险的基因负担。
法鲁基说:“人们很容易匆忙做出判断,去批评那些身体超重的人。但科学表明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对自身体重的控制能力可能比我们认为的小。”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在偏瘦人群中较为常见。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有助找到保持苗条体型的新方法。
“这篇文章是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增加了从体瘦方面获得的关于肥胖的关联性信息,可能会带来新的解决方向,但还没有带来机制方面的新知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而不是从生物化学上的胖瘦机制的角度,对人群中肥胖和体瘦两种极端情形做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除了表明已发现的一些肥胖相关基因外,还有来自体瘦方面的信息,这就增加了对人类体重调节遗传结构更细微的理解,并也可能为识别潜在的抗肥胖目标提供信息。”姜韬说。
这项研究并没有对已有的关于瘦身的基本道理和实践活动有所颠覆。
“因为肥胖和体瘦的机制没有出现新机制,依然是脂肪的摄取—消耗—积累的基本框架。”姜韬说。
肥胖是复杂的慢性疾病
胖瘦真的由基因决定吗?“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基因是一个方面,同时,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重要关系;人体内微生物也参与这个过程,很多独立因素都涉及到这个问题。不能单说是基因问题。”姜韬说。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的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是复杂的慢性疾病。据2016年《柳叶刀医学周刊》发布数据,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万,其中男性4320万,女性4640万,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沈立荣说。
他介绍,目前研究已经发现的与亚洲人肥胖相关的基因大概有110多个。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携带这样的肥胖基因,只是由于携带肥胖基因数量不同,导致每个人患肥胖的风险不同。但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与生活方式、饮食密切相关,控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和心理、运动,是调控肥胖基因的有效途径。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能够控制遗传因素带来的风险。
无节制饮食会增加风险
无节制的饮食方式是不是真的会对肥胖造成影响?
“无节制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长期保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还会增加其他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体携带有较多的肥胖基因,不健康的饮食还会加剧体重的增长。”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黄涛接受采访时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节食首先是控制脂肪的摄入,而蛋白质和糖并不直接导致肥胖。我们不易获得脂肪低的蛋白质食品,因此多吃肉也会增加体重。”姜韬说。
在控制体重方面,有家族遗传肥胖问题的群体,是不是需要放弃少吃就能变瘦的途径?
“有家族肥胖史或者携带肥胖基因较多的群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要。因此,虽然人体携带肥胖基因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来抵消遗传带来的肥胖风险。”黄涛说。
“遗传因素决定胖瘦的基本趋势和潜力,但后天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依然是有效的。关于肥胖发生的最新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脂肪,直接导致人的脂肪增加。这就比过去单纯的控制饮食热量更加准确了。”姜韬指出。
有没有科学的瘦身方式
“对于普通单纯性肥胖的人群,饮食均衡、限制能量的摄入,如控制膳食总量,特别是限制脂肪、糖分摄入,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多运动和保持一定强度运动,尤其要避免经常性社交聚餐、喝酒、抽烟、过量饮食,大量吃甜食、油炸食品作为缓解焦虑的方法,可能是比较健康的减肥方式;对于患有重大疾病的肥胖者,应该遵从医生的指导科学减肥。”黄涛表示。
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会让遗传风险较高的人减重效果更好。姜韬认为,“在瘦身实践中,首先是要严格控制摄入脂肪量,然后是保障基本蛋白质和营养素的摄入,防止体质变弱,同时量力而行的开展高运动量的活动。”
沈立荣建议,应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日常身体锻炼之外,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少吃肥肉。每天摄入糖分不超过50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白开水和茶水。
- 上一篇: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
- 下一篇:冬春之际感冒需警惕爆发性心肌炎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