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新闻/ 正文

2022年将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门诊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如何办理

来源 2021-12-30 13:47:48 医疗新闻

聚焦1.25亿跨省流动人口的就医结算需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在有序推进,这将进一步方便跨省异地工作、居住的群众看病和费用报销。


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如何办理?哪些渠道可以办理?在1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门诊和住院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政策相同


“目前,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已经覆盖了97.6%的统筹区和12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介绍,91.7%的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累计结算突破1000万人次。

据介绍,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上是相同的: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具体可以解释为:


就医地目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时,原则上执行就医当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都是按照就医地的政策执行;


参保地政策——医保基金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报销政策执行参保地的政策;


就医地管理——参保人跨省就医时要遵循就医地服务和管理规定,就医地的经办人员为异地人员提供和本地参保人相同的经办服务。


简单来说,跨省异地就医时,医保哪些能报要按照就医地的规定,但是报销比例是多少、最高能报多少要按照参保地的规定。同时,就医地要为参保人提供相应服务。


在流程方面,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需要先进行备案。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和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等进行办理,无需回参保地。


备案后,患者可以查询参保地规定,在就医地选择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然后,在入院办手续、出院结算或者在门诊收费窗口结算时,参保人持原来的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进行直接结算。


“装在口袋里的医保营业厅”


“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人员越来越多,实时结算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对信息化的支撑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王文君介绍,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工作正不断推进,为老百姓提供“装在口袋里的医保营业厅”“搬到家里的医保服务点”。

“目前,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实名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7亿。”王文君介绍,国家医保局开发了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以及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同时也建设了国家医保服务网厅,并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跨省异地就医服务。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依托生物特征识别、亲情账户等模块,提供刷脸办理、亲属代办等医保服务,并且对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进行大字版的适老化改造。


随着“码时代”的到来,国家医保局也为每一位参保人赋予了电子身份标识——医保电子凭证,可以全国、全渠道办理所有医保业务,有效提高医保业务的办理效率,进一步打通医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王文君说,目前,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激活授权用户数已超过9.7亿,接入定点医疗机构超3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超37万家。


加强异地就医结算基金监管


李滔介绍,随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量越来越大,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加强异地就医结算的基金监管。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把传统的线下手工报销转变为线上的信息化办理。”李滔说,一方面,线上产生的费用以及结算数据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存储;另一方面,实现医疗服务等数据的线上留痕,过程与结果数据可以便捷准确地调取,这都为异地就医结算基金的有效监管奠定了数据基础。


此外,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压实了就医地的监管责任,即就医地经办机构不仅要对本地参保人进行管理,还要对跨省异地就医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在定点医疗机构确立、医疗信息记录、医疗行为监管以及医疗费用审核等方面,都要提供与本地参保人相同的服务和管理。


“近年来,我们将跨省异地就医作为医保基金监管专项工作之一。”李滔说,具体举措包括,通过参保地和就医地协同核查日常监管,定期分析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数据,移交疑似违规案件至相关省份进行核查处理,探索建立跨区域协查工作机制;依托医疗保障智能审核系统,对就医行为和费用进行智能审核和监管;会同公安部一起,重点对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三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等。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2022年将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普通门诊费用也将实现跨省直接结算!11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是完善医保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突出关切的重要改革举措。会议要求,下一步,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会议围绕“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提出五项要求,其中在门诊费用异地结算方面提出“扩大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地区覆盖面,明年实现全国每个县都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加大,异地居住就医现象不断增多,异地结算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是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及医保相关部门为方便群众就医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冯文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从实践看,我国医保异地结算工作推进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异地住院费用结算的推进。住院花费高、居民负担重是医疗保障的重点内容,经过前几年的试点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展开,到现在为止已经覆盖所有统筹地区。


近年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和备案人数稳步增长,结算人次、医疗费用和基金支付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前10个月,全国住院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超过1000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我国医保异地结算工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逐步实现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冯文猛表示,门诊费用异地结算需求比较大,特别是随子女迁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群体慢性病较为普遍,门诊就医行为多发,费用结算需求日渐突出,但由于这些人的医保关系多数还在流出地,在享受流入地的医疗服务中费用报销还存在不少不方便的地方。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门诊账户的使用效率,打通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更好地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异地门诊就医报销问题。


冯文猛认为,门诊费用异地结算近几年开始试点。异地结算涉及到流入地和流出地双方医保部门的合作对接以及具体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打通,需要多方做好准备。由于各地基础条件不同、报销标准不同、报销模式也有差异等原因,门诊与住院相比较报销系统更加复杂,不光要解决技术问题以及制度衔接问题,还要避免骗保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因此,要实现在全国范围的覆盖还需要做不少工作。


不过,在冯文猛看来,结合前些年的经验积累、目前的技术手段以及医保的信息化效果,应该可以实现会议提出的“明年实现全国每个县都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提出“有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冯文猛认为,这对于普通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又是一大福利。把这些疾病纳入门诊统筹范围,再与异地直接结算相结合,能够解决这部分人群就医时面临的核心问题。


“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能够帮助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也有助于看病贵问题的缓解,对于群众来说,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下一步要确保落实,把此次会议提出的具体措施做好做实。”他建议,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各地实施主体有更强的积极性参与进来,确保目标按期落地并可持续。在中长期,要逐步平衡地方之间门诊报销额度和模式的差异,以量入为出原则推进增量改革确保医保资金能兜住,也非常重要。因此,就中长期看,还要进一步加强医保的统筹管理,让资金使用更加有效。同时,要进一步探索把更多常见病,特别是一些多发且居民负担较重的病种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增强居民医疗健康的保障水平,更好地提升民生福祉。

来源: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中国经济 时 报记者王丽娟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Tags: 2022年将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门诊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如何办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